加入WTO后,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政府肯定不再是企业的“爹”和“娘”了,那么原来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这一职责由谁来担当呢?看来也就是行业协会组织了,因此建立符合新形势需要的行会组织,己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
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的作用和角色应当是做行业发展的设计者,行业经济运行的协调者,行业政策的建议者,行业利益的维护者,同行企业的服务者。因此,入世后,充分发挥民间行业组织的作用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方面,行业组织可以根据WTO规则制定会员企业和本行业的统一对外策略,规避反倾销法,对国外企业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等法律措施,维护国内企业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入世后,企业生产、经营有更大的自主权,政府将定位在宏观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这就需要行会组织挺身而出,对企业进行一些过去由政府负责的细致管理。
我国行会组织目前的状况究竟怎么样呢?据一份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各地企业自愿建立的行会、商会组织有2000多个,相对集中在非公有制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中;由政府部门组建的全国性行会组织300多家。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行会组织往往兼具民间色彩和官方性质,在入世后也仍然带有很强的官方性质和计划经济色彩。大部分行会组织,入会的企业不超过全行业企业总数的40%,在全国性行业协会中,民营企业会员不超过50%的为79%,许多民营企业至今也没有进入相关的行业协会。
随着我国入世,有些政府职能将向中介组织转移。行业协会或同业公会将成为企业组织、宣传、服务的载体。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各地政府应当有更多的倾斜政策来扶持民间行会组织发展,要按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的要求为行会组织定位,规范行会职能。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改变不切实际的规定,理顺不规范的行业组织,将政府原有的某些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当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行会组织建设的指导,赋予行会组织合法地位和必要的管理职能。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商会、行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相对而言,我国目前的行业协会还远没有承担起新的使命。眼下最紧要的是,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要像同业商会和同业公会那样,在商言商,成为彻底独立于政府的民间性组织,成为服务于企业的中介组织。这既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行业协会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