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起步虽晚,但发展却较快,请何秘书长分析一下目前行业的现状。
何: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是伴随改革开放政策的成长、发展、壮大的,无论产品品种还是技术性能都有较大增长和提高,新产品开发技术起点较高,技术进步明显,行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食品包装机械在测绘仿制和参考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大批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十多年时间里,我国食品包装机械得到了空前发展,年增长率在20%--30%之间。到1999年年底,全行业工业总产值270亿元,企业达3300多家,其中合资企业120家,产品40大类,品种达3000种。
记者:尽管如此,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那么主要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
何:目前国外在这个行业里的科技水平及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品种多、生产能力强;二是生产线的专业化、连续化、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从而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竞争力;三是新技术应用广泛,如生物技术与食品机械结合、细胞和酶的固化技术、酶的载体开发利用技术以及发酵工程的发展等,都可能生产出新一代的食品机械和设备;四是食品机械继续向节能、节水、省汽、高得率、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食品包装机械行业与国外相比,在产品质量、性能、技术水平、研究开发及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经济规模等方面均有不小的差距。产品质量方面,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和可靠性差,造型落后,外观粗糙,基础件和配套件寿命短,无故障时间短,大修期短。性能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能力低,能耗高。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应用少,自控技术差,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低。研究开发方面,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主要还是仿制、测绘,稍加国产化改进,谈不上开发研究。产品结构方面单机多、成套少,通用机型多,满足特殊要求、特殊物料加工及包装的设备少,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技术附加值、高生产率的产品少,智能化设备还处在研制阶段。目前只有少数企业达到5000万元年产值的规模。
记者: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加入WTO以后,给我国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带来的冲击有多大呢?
何:一些技术密集的高档产品和大型成套设备,因我国技术水平的差距,基本上还是空白,进口是不可避免的。关税、倾销等对食品包装机械进出口影响不大,国外设备价格昂贵,进口的主要是大型食品企业、大型包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现在基本上是免税的,即使国外设备向国内倾销,其价格也会比国产设备高得多,而同水平的设备,我们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记者:看来,入世对我国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的冲击并不是十分可怕,那么,机遇是否大于挑战呢?
何:实际上,近年来通过开放市场,进口了一些食品和包装机械,使国内企业开阔了眼界,经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一些设备上,我们与国外的水平差距正逐渐缩小。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生产企业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努力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口金额逐年增加,总的来说,我国食品包装机械如能借加入WTO的东风,努力扩大出口,尤其是加大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力度,再加上加入WTO以后,企业经营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我国食品包装机械的出口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记者: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对我们相对较弱少的企业毕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还是要有对策的。
何:至少我们要在三个方面需要加强。
一是要学习借鉴。我国食品包装机械大都是在借鉴进口设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与国外差距较大或空白的产品,应积极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由逐步渗透到全面掌握。对有一定基础,但与国外同类产品有一定差距的产品采取学习借鉴的方式,加强技术研究,鼓励开发创新。
二是要强化服务。食品包装机械都是针对性很强的设备,专业服务要求很高,在国内我们有优势,需进一步完善服务队伍,产品出口到国外,安装调试及服务也要及时跟上。
三是要深化企业改革。积极促进专业生产和协作,提高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比例,最好达到50%以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以增强市场适应能力。(中国机电日报记者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