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塑量可观,但目前塑料快递包装有效利用率仅为1%,需打通“回收+处置”环节
一份报告测算表明,2019年长三角“江浙沪包邮区”如果应用循环快递包装,最大减塑量可达一次性快递包装塑料消耗量的39%,一年的节约潜力可达10.35万吨。然而现实是目前我国塑料快递包装有效利用率约为1%。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教授团队发布的《循环包装“屡战绿胜”:2020年快递业绿色包装节约潜力研究报告(长三角)》(以下简称《报告》),从理论上测算了江浙沪包邮地区快递使用循环包装的减塑量。杜欢政教授团队建议快递行业大规模采用循环快递包装。
塑料快递包装废弃物难利用
针对塑料包装污染的治理方案,应先减量,再循环,最后一步是替代
数据显示,快递包装废弃物中塑料袋包装约占33.52%,由于回收价值低,99%都得不到有效利用。“快递塑料包装多为袋状塑料,目前回收之后很难物理再生利用,一般都被作为其他垃圾进行焚烧或者填埋。”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张哲民介绍说。
杜欢政教授团队在报告中提出,假设冷链包装——冷链箱平均循环120次/个,循环塑料袋/编织袋平均循环40次/个。在不做任何包装材料改变的情景下,按照传统的快递包装方式,江浙沪地区内部快递业务将消耗包装材料10.84万吨(数据为2019年数据)。如使用循环快递包装,在替代率达到100%时,可节约包装物10.35万吨。这一数值相当于2019年上海市、杭州市、苏州市、温州市4市的一次性快递包装塑料消耗总量。
“目前国家政策的重点是减塑,而非禁塑,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因此,针对塑料包装污染的治理方案,第一步是减量,第二步是循环,最后一步是替代。”杜欢政说,循环利用也是一种减量方式。
事实上,不少电商平台和快递行业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快递包装物的绿色可循环之路。
菜鸟在传统包装纸箱上做了一些改变。据菜鸟公关Vivi介绍:“菜鸟已经开始推行拉链箱快递包装,在以往箱体粘贴塑料胶袋的地方,用纸质拉链替代,不再产生塑料胶带,然后通过菜鸟驿站及时回收,包装不受污染,可以实现循环利用。”据介绍,菜鸟在2017年就已布局前端回收,2020年菜鸟“绿色双11”行动升级,全国8万个菜鸟驿站以不同形式参与快递包装纸箱、塑料回收。
苏宁目前也已开始使用循环快递盒、回收包装、冷链循环箱等。“循环快递盒是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的包装,苏宁目前已经投放近40万只,单个循环可达到50次以上,累计循环超1.5亿次。”苏宁物流研究院凌云飞副院长介绍说。
此外,中通、圆通、韵达等快递企业也积极探索,纷纷推出电子面单、减塑包装、在快递最后100米集中回收包装物等绿色物流举措。
根据相关机构测算,仅2020年双“11”已经有超过1亿个快递包装物(含塑料填充物),在全社会快递代收点被回收利用,直接进入到快递包装二次循环。相较于替代,这种循环快递包装的方法操作性强,减塑潜力可观。
循环快递包装尚缺协同和共享机制
中石化探索废旧塑料化学循环
“尽管目前各个快递公司已经在积极进行循环快递包装探索,但循环快递包装协同和共享机制等领域缺乏标准化、规范化方面的操作范式。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公共环境卫生标准更加严格的情况下,亟须制定循环箱/袋使用后清洗消毒规则等标准。”杜欢政说。
据介绍,当下循环快递包装的大规模应用还缺乏制度上的支持。谁来负责回收?怎么回收?产生的成本谁来付?政府、生产商、电商、快递公司、消费者在快递包装链条中都要承担哪些责任等目前还不明确;另外,循环快递包装的推广缺乏相关激励性和惩处性政策,利益相关者参与积极性不高。
此外,除了通过物理循环利用之外,化学循环利用也是促进塑料循环利用的重要方法。在欧美国家,废旧塑料处置以化学循环为主。
“目前中石化研发了废塑料化学循环成套技术,可将废塑料转化为以汽油、柴油的烃类燃料以及三烯、三苯为主的石化产品。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废塑料化学回收全过程绿色环保。”张哲民介绍说。
在快递塑料包装的循环利用之路上,化学循环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然而,由于废塑料污染治理规范中明确限制废塑料制油行业的发展,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废塑料化学循环攻关项目总负责人李明丰表示,随着废塑制油技术的成熟,希望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以便未来国内低质废塑料得到有效利用。
需打通“回收+处置”环节
推行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延伸制,与个人信用积分挂钩
“如何将包括快递包装废弃物在内的塑料分门类分品种构建闭路循环,产业界和国家政策之间如何有效协同?”杜欢政说,就目前来看,要发挥循环包装的减塑潜力还应和垃圾分类、减塑限塑政策结合起来整体进行考虑,打通循环快递包装的“回收+处置”环节,形成闭路循环。
他指出,首先,应当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和消费者责任延伸制。生产企业、商家、快递物流企业和消费者,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成本。在消费者端推行“一次性包装收费政策+循环包装押金制”。押金制还可以与个人信用积分等体系挂钩,如以个人信用积分作为担保免押金租借循环快递包装等。
其次,相关部门应牵头做各方的连接“中枢”。快递包装废弃物应纳入地方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的建设体系中,由地方政府来牵头进行协同治理。
第三,长三角应先行“试点”。“限塑令”指出,到2022年底,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的邮政快递网点,须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因此,长三角的“江浙沪”要在相应时间节点之前推行循环快递包装的示范试点,为未来全国的规模化应用进行有益的探索。
最后,利用新业态形成快递塑料包装循环闭环。如:快递驿站综合服务点,能够较好地实现绿色配送、绿色回箱;大型石化企业加油站,可以成为废塑料循环回收体系的服务网点……可将上述网点纳入城市公共建设配套设施,在资金、用地上予以支持,推进快递服务便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