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而后,将对中国的"企业市场"、"经济结构"和"政府管理"三个领域带来冲击。权威专家分析认为,"人世"对中国以下七大行业影响最为明显:
(一)纺织服装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方。加入WTO后,中国将成为纺织品贸易自由化最大的受益者。
(二)农业。加入WTO后,不利方面是,中国必须取消所有农产品的非关税措施,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水平,使国内农产品市场受到外国产品的冲击;有利方面有:可以享受无歧视贸易待遇,改善农产品出口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出口结构,有利于农业扩大对外开放。
(三)汽车业。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工业结构调整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从外贸、技术、价格多种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工业面临许多不利的竞争因素。世界著名的汽车集团都会尽最大的可能介入中国市场,必然造成国内厂商的结构变化。在产品结构方面,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将受到明显的冲击。
(四)计算机业。加入WTO后,中国必须执行国际信息技术协定。到2005年,中国信息产品的关税将由目前的平均13.3%降为零。由于外国公司将可以在国内设立自己的销售机构,其在中国的销售力量大大加强。此外,中国计算机产品的进口关税将逐步降低,使国内计算机硬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是,"入世"却对中国软件行业的影响不大。这是因为,中国大部分软件公司以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为主,这些软件都要涉及具体国情,加上国内软件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很低,大多是民营企业,运行机制灵活,在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领域占有优势。
(五)电信业。面对WTO的压力,国内通信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品结构趋同,难以规避市场风险。高负债经营对国内通信企业的压力也非常大。品牌过多,难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恶性竞争的隐患。技术储备力度不够,将大大削弱国有品牌开发国际市场的能力。
(六)医药业。加入WTO后,中国医药产业本身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会直接影响其生存和发展:仿制过多,已使中国丧失当前主流医药市场的绝大部分;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医药资源发生外流;新药开发重复现象普遍,所得垄断利润很少,无法适应竞争。
(七)造纸业。专家估计,加入WTO后中国60%的造纸企业将受影响,可能导致70万人失业。
有鉴于此,各级政府部门对"人世"挑战采取了"积极迎接"的态度,相关部门已着手研究对策,制定措施。
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认为,加入世贸组织不会造成中国信息产业大的震荡。中国电信服务业将面临压力,但也有很多机遇:可以引进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可以扩大利用外资,可以借鉴外国有关管理法规及办法。吴基传表示,有些问题要研究解决,政府对开放了的电信服务业要加强监管,加强制度建设,使其有序地按有关规定开展竞争。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说,从长远看,加入WTO利多弊少,因此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勇于面对挑战。要尽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改革措施,加快银行业主体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改进商业银行人员分配制度,加快利率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人才培训,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