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现状及预测 » 正文

互联网时代 出版物印刷的坚守与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29   来源:书刊印刷委员会 印刷工业   浏览次数:22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报纸期刊市场不断萎缩,图书市场稳步增长;出版市场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书刊印刷企业承印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报纸期刊市场不断萎缩,图书市场稳步增长;出版市场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书刊印刷企业承印能力不断提升,销售收入有所增加,但利润却有下降;此外,企业招工难、留住技术人员难,复合型人才尤其匮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剧用工矛盾,供应链受到影响,数字化建设更为紧迫,产业链发展需要健康平衡——于出版物印刷而言,“十三五”收官之年面临严峻考验。

    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585家(包括副牌社24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19家(包括副牌社13家);地方出版社366家(包括副牌社11家)。2018年,出版图书100.09亿册(张),同比增长8.28%;期刊22.92亿册;报纸337.26亿份,同比持续下降。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1937.18亿印张,同比下降4.14%。

    2018年,全国出版物印刷企业(含专项印刷)8923家,同比增长1.94%;职工年末平均人数为42.98万,同比下降4.85%;图书、报纸、期刊及其他印刷品黑白印刷产量为27760.33万令,彩色印刷产量为116387.94万对开色令,同比均基本持平;装订产量为33357.92万令,同比增长4.66%;印刷用纸量(包含平版纸和卷筒纸)为55951.23万令,同比基本持平。

    截止到2020年4月30日,20家以传统出版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保持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其资产规模、营收、利润情况,见表3。其中,2019年总资产超过百亿元的企业共10家,凤凰传媒、中文传媒、中南传媒继续构成“200亿元阵营”。

    出版市场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呈现了四个主要特点:1.图书市场品种增多;2.新版图书品种减少;3.重印图书品种增加;4.租型图书品种增加。这与政府狠抓图书质量、抓选题息息相关。目前出版市场的发展特点,加之出版物印刷领域存在的期刊和报纸印刷持续下降、印刷复制从业人员继续减少、营业收入增长但利润总额下降,以及产业链发展不平衡等现状,迫使行业企业进一步去人工化,提高机械化程度,以减少人工操作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加快数字化印刷建设进程。

    突破思路

    于出版物印刷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前瞻性弱,看不清市场变化,企业不敢投设备,新技术应用滞后,数字化水平较低,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出版物印刷市场占整体印刷市场份额萎缩;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落后,亟待重构与转型,复合型人才匮乏,多专业集聚团队短缺;数字出版方面,存在标准与法规不全,兼容共享难度大,数字版权保护不足,盗版难消除等问题;从关键技术看,共性技术存在门槛高,资金需求巨大,预期收益模糊,平台技术兼容性差,数据流、控制流、管理流的集成度较低,管控技术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低,标准各异难兼容,关键技术瓶颈多,转型突破难度大,解决问题方法少等亟待突破的问题。

    针对尚存问题,转换思路,突破发展瓶颈,是行业中人需要思考的。

    在近10年数字网络技术的裂变式发展中,印刷产业生态环境巨变,书报刊受众规模缩小,市场需求多元,营业收入增加利润总额下降,商业和经济环境艰难,呈现出通过“数字”求生存,媒体融合转型谋发展,拓展增值服务抢占先机的新格局。面向媒体融合,用纸媒优势服务新兴媒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来凸显自身先进技术,才能找到支撑未来内容建设的目标与对策。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重大项目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小微特”企业向“新高精”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印刷业融合转型发展,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解决媒体融合中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以及发展不规范的问题,实现内容质量、产品形态与企业收益的俱佳。

    印刷企业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对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扶持,对重点数字出版工程、绿色印刷工程、数字印刷工程、“小微特”印刷企业扶持工程、创意设计印刷支持工程等项目的资金的投入,利用好各级政府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科技创新资金和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更要主导或参与政府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的数字化出版公共服务平台、骨干项目建设和技术升级,以及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借助移动互联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业务模式、生产管控模式与品质控制模式,通过移动互联平台实现内容编创、作品印制、智能配送的协同作业,才能完成线上线下的绿色印刷,实现交互作业、团购定制、降低产品成本和节能减排,衍生各种数字媒体产品与文创产品的制作与服务,实现印刷企业的新增长点。

    行业总动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印刷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地区不同,企业产品结构不同,遇到的困难亦各不相同。之于出版物印刷,相对集中的问题是:原材料短缺,物流不畅,员工无法到岗,现金流不足。面对困难,出版物印刷企业积极应对,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创新机制,努力自救,如想尽办法打通供应链,派专车接健康员工回厂,根据到岗员工重新分配岗位等。压力之下,企业以自己之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完成了抗疫宣选品、党报党刊、春季教材教辅等紧急印制任务。与此同时,企业也努力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具体而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多样化产品市场结构,避免受困单一市场风险;注意保证现金流安全,最好能储备3个月以上的运营资金;节约不必要浪费,控制成本;加速布局设备代替人,最大限度减少岗位对人的依赖;加速企业升级改造,实现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等等。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做好2020年印刷复制发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特别强调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印刷复制发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印刷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提升发行行业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书刊印刷专业委员会亦将继续加大对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等的推广力度,如通过推动印后自动化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的依赖,提高劳动效率、产品加工质量和稳定性;通过推广在线检测帮助企业减少因重复劳动带来的质量问题和超高强度体力劳动。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纸质阅读会出现反弹,这是社会成熟发展的必然现象,更是国家始终强调的“全民阅读”的深意所在——因此,出版物印刷有其坚守的理由。困难与压力之下,自企业到协会、政府部门,全行业总动员以提升技术、管理水平——这是出版物印刷关于突破的实践。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