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贸易、资本流动、跨国经营、技术转让、人才交流正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中国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中国印刷业如何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且听印刷及相关行业的部分专家、学者、企业领导人的看法。
鲁兵(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将逐步开放,进口关税逐步降低,国外机电产品将蜂拥而至,首当其冲的是机械、化工、电子及新型消费者。印刷机械及相关器材是印刷行业的关键设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压力。为此,国内的印刷设备制造业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同行业高新技术的发展,迅速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加速企业本身的改革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强化竞争机制,这样才能适应入世后的形势。入世并不可怕,也不要祈求国家政策的保护。怕的是我们一些企业缺乏勇于竞争的精神,怕的是缺乏企业调整和产品调整的紧迫感,我热切地希望印刷机械制造业能足够的认识到这一点,这是中国印刷业的希望所在。
张双儒(中国印刷总公司董事长):
中国加入WTO无疑将给我国印刷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这一挑战与压力, 必须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要切实加快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四中全会精神建立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经营运行机制和科学管理制度。争取多元化投资,在更大范围内融资,优化资本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要积极参与出版集团的组建,从而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外大公司千方百计地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出发,来参与集团作战。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加快企业信息网络建设,苦练内功,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利用劳动力价格优势和地理环境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在合作与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李潞(新闻出版署印刷业管理司处长):
中国加入WTO日渐趋近,我国印刷业如何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机遇,如何应对印刷市场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冲击,如何迎接新的更严峻的挑战?
我认为,印刷市场份额将重新确定,印刷信息资源将重新构建,印刷产业结构将重新调整,印刷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目前,国外的一些有实力的印刷企业已看好我国的印刷市场,正在想方设法向我国扩张延伸。早在1997年《印刷业管理条例》颁布前,全国就有近2000家外商独资印刷企业。这些外商独资印刷企业以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装备、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及灵活的运行机制等优势,不断占领国内的印刷市场,形成规模生产、批量生产、社会化大生产。同时,这些外商独资印刷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等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以高质量、低工价手段促销,使其占有的国内印刷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其扩张速度及其经营理念、经营手段、经营谋略已对我国的印刷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的印刷业要经受住加入WTO后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惟有在观念转变、体制改革、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狠下功夫才有出路。而怨天尤人、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将会被印刷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股洪流所冲垮。
观念转换,就是要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热扭转过来,将习惯于靠国家保护、政策倾斜、市场垄断的旧格局转变为勇于开拓、敢于竞争、积极进取、优胜劣汰的新格局。体制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印刷生产力的羁绊,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在国有大中型印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亦要积极探索、有效引导,逐渐在印刷企业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机制转变,就是要不断转换和完善印刷企业的运作机制,要建立一套既有目标激励、精神激励以及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又有一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结束机制的有序的工作体系。结构调整,就是要在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下功夫,以寻求一种最优、最佳状态。技术进步,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用先进的印刷技术和工艺改造传统的印刷产业,围绕提高质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加大技术进步的资金投入,增强技术储备,保持发展后劲,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增大印刷市场份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惟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应对,主动出击,才能站稳脚跟,抓住市场,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民族印刷业,才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提高国际竞争力,并立于不败之地。
张致远(北人集团公司董事长):
早在两年前,国家[1997年37号文件]就已做出规定:对时速在1.2万张以上的高档单张纸胶印机和时速在6万张以上的卷筒纸胶印机,实行免税(零税率)政策,印机制造业提前进入了“与狠共舞”的时代,即使今后入世成为现实,也不会有比这更大的冲击了。近年来,北人集团公司开发、研制和生产的高档胶印机正处在起步阶段。对此,早已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高度警惕和高度重视。
一、战略原则。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抓住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优化经济结构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苦练内功,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科技开发、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实现第二创业,再度腾飞。
二、战略目标。“十五”期间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国内同行业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和行业“排头兵”地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国际普及型”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部分产品进口,打入国际市场:运用“北人”的资本优势,介入首都经济及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北人”快速发展的新领域;引进外资(包括技术),加速产品升级换代,跟踪、把握当代印刷工业的发展趋势,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充分利用“北人”的上市公司的优势,适时、适当减少对控股的上市公司“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持股比例,进一步做好融资和配售,为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敛集大量资金,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精化、优化印刷机械的资源配置和产品结构,坚持重点发展主业,发展北人名牌胶印机产品的优势,逐步由“印中”向印刷相关产业发展和其它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壮大企业集团,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宋育哲(中国丝网印刷协会理事长、教授级高工)
加入WTO对中国网印及制像业(包括丝网印刷、移印、喷绘、电脑写真、转写印刷、刺绣等)的促进作用远大于负面影响。原因有三:其一,所谓负面影响,一般指加入世贸的初期,外来产品涌入后使中国企业在竞争中产生困难。但就网印及制像业而言,其标识、装饰、广告宣示、艺术表达等多种功能和对承印物品极为广泛的适应能力,决定了它对各行各业发展的依赖性,只要社会上产品增加,不论是国产的还是外来的,都会带动网印及制像业的增长,预计现在的较高增长速度将会保持甚至更快。其二,我国网印及制像业采用进口原料较多,高档丝网、特种油墨、高分辩率感光胶及某些承印材料大多采用外来品。加入WTO后关税会降低,原料成本会下降,这将有利于启动潜在市场和拓宽业务空间。其三,中国网印及制像业的机、材制造厂肯定会受到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但由于网印、制像是我国当前的一个朝阳产业,巨大的潜在市场决定了这些企业的生存条件,它们顶得住。而且竞争本身不是坏事,良性的竞争会使基础不够坚实的企业受到锤炼,变得更加坚强。换句话说,形势将迫使这些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企业管理,从而加速与国际接轨。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入WTO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李家祥(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我国印刷行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既有产品加工制造的特点,更有第三产业——服务社会的行业内涵;既是传统工业产业,又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刷行业的这种双重性和现状,将在我国加入WTO后,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存在发展的机遇。随着“入世”,外资将纷纷涌入,我国可以利用劳动力密集、成本低廉的优势,在书刊印刷、装订、包装后加工等领域,以较强的竞争能力,承接大量的外来加工任务,促进我国印刷行业更快地融入国际大环境,有利于改变我国印刷业目前市场封闭的格局。同时,将有更多的高技术以及先进的设备、器材装备我国的印刷行业,从而明显提高我国印刷产品(包括电子出版物、书刊和包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以更快的速度满足市场对高档印刷品的需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印刷行业作为特殊行业受到国家保护,因此在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将以更强、更多的国际公认的竞争原则来运行,这将较快地改变我国印刷市场低层次、无序竞争的局面。如果国家不采取合理的措施,那么不受保护的印刷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意味着有一批技术装备差、产品质量差、效益差或者不按法律、法规经验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市场。同时,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多元化,印刷行业将会产生大量的企业重组、资产重组以及产品结构调整。冲击最为强烈的应该是我国印刷设备和器材生产企业,如果产品技术水平较低、质量较差、服务又不到位,那么就不可能在更开放、更激烈的市场中竞争和生存。
张荫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我国加入WTO是自身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同时WTO也不能不包括12亿人口的中国在其组织之内,它将吸引一批国外企业将以更多的技术合作、合资经营或直接投资方式投入。首先,外资的注入及外企在国内市场的涌进会大大增加国人的就业机会,由于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外商将在中国开设现代化的印刷工厂和印刷设备制造厂,以其新一代机器设备、先进技术、科学管理与我国现有的各类印刷企业相竞争。当今中国,惟有创新、科技强国才能解决中国发展中所面临的深层问题。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