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饮料工业现状
中国饮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01年全国饮料工业完成饮料产量1680.28万吨,比1980年增长55倍。目前,我国饮料产品有碳酸饮料、果汁和果汁饮料、茶饮料、蔬菜汁和蔬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瓶装饮用水和固体饮料等十大类。包装形式有易拉罐、塑料瓶、玻璃瓶和纸塑复合包装等,分为无菌灌装和非无菌灌装两大类产品。各种包装形式所占比例大约是:玻璃瓶(桶)1/3以上,两片铝质易拉罐近20%,三片易拉罐、纸塑复合材料都是10%左右。
二、中国饮料工业的成绩和特点
近几年来中国饮料工业的发展有以下一些明显特点。
(一)饮料产量高速增长,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1992年-2001年十年来共创利税266.64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22.55亿元。
(二)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一些大型饮料企业技术装备起点高,加上管理规范,产品合格率均在90%以上。
(三)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1、地区结构
90年代初,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逐步形成了饮料生产优势。而去年浙江省的产量首次超过了广东成为饮料生产第一省。同时,其他地区的饮料生产和销售也日益呈现上升态势。
2、品种结构
饮料行业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以碳酸饮料一统天下的局面。果蔬汁饮料、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含乳饮料、特殊用途(功能性)饮料等特色饮料产量迅速增长。
3、企业结构
饮料行业出现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他们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均已基本上确定了其在市场中的主流地位。2001年,大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48%。
(四)“集中生产主剂、分散罐装饮料”的技术政策得到贯彻
国内大型碳酸饮料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现代化的主剂车间或专业化主剂厂,用主剂生产的饮料总量已达到500万吨左右,说明这个技术政策是符合饮料生产特点的。
(五)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和提高
目前,行业内已引进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两片式易拉罐生产线、灌装线以及PET瓶、利乐包、康美包等一次性软包装生产线;各种规格、型号的玻璃瓶,塑料瓶灌装线;浓缩果汁、纯净水生产线;高压杀菌设备以及其它各种饮料生产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如膜分离技术、酶工程技术、无菌灌装技术等也得到广泛应用。饮料机械制造国产化步伐大大加快,易拉罐、塑料瓶、复合软包装材料的选择均已基本立足于国内。
(六)培育发展了一批集团化企业和知名品牌
(七)改革开放推进我国饮料行业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饮料行业已引进外资20多亿美元,在国内相继建立了一批饮料、制罐、包装容器、设备制造、果汁加工等独资和合资企业。
(八)资产整合
饮料行为呼唤新资本的介入和企业的变革。
三、问题与差距
(一)人均消费水平低
我国果汁和果汁饮料人均消费不到1公斤,人均消费只有发达国家的1/33-1/5。
(二)饮料品种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饮料品种基本上仍以碳酸饮料和瓶装饮用水(含天然矿泉水、各种纯净水)为主。
(三)企业规模和品种集中度低
我国饮料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品牌占有率低。
(四)原料生产与加工脱节
我国食品工业中尚未形成农业-农产品-加工-市场的合理产业链。
(五)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工作落后
我国饮料行业现有的产品标准、卫生和质量管理规范等已远远不能适应要求,迫切需要加强规范。
四、展望
1、饮料品种
根据我国“十五”发展规划,到2005年我国饮料年产量将达到2400万吨。
碳酸饮料:预计2005年碳酸饮料产量将占饮料总量的30%左右。
瓶装饮用水:预计2005年产量将占饮料总量的30%左右。
果汁和果汁饮料:预计2005年产量约占饮料总量的10%以上。
茶饮料:预计2005年产量约占饮料总量的15%左右。
蔬菜汁饮料:预计2005年产量约占饮料总量的1%左右。
植物蛋白饮料:2005年产量约占饮料总量的7%左右。
2、工艺技术
饮料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提高、产品货架期的延长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应用。
在饮料行业中应用的现代工程技术有酶工程技术、膜分离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无菌加工技术、新型萃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胶囊包埋技术、风味成分冷冻分离回收技术等。充分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对提高我国饮料工业的整体水平大有益处。
3、技术装备
我国饮料行业中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已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未来饮料行业对包装设备需求很大,尤其是茶、果汁等不含气饮料的灌装设备、纸塑无菌包装和PET瓶无菌灌装设备市场前景很好;果汁饮料生产前处理设备、果汁冷冻浓缩装置、多样化的包装设备及超高温杀菌设备的市场需求量也很大。
到2015年,我国饮料工业在生产技术、装备和新产品开发应用等方面的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将形成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产品体系完整,结构鸽是的现代化饮料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