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北京衬衫厂为世界30多个外国衬衫品牌提供加工服务,却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深圳每年服装行业的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50多个亿,却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其服装行业主要靠“三来一补”,靠订单过日子。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服装出口国,但出口的服装98%进了超级市场或廉价商店。不仅服装行业如此,其它行业也大多类似,中国品牌在世界名牌之林中的数目少之又少,所占的地位微乎其微。面对这种情况,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中国商品何时摆脱“大路货”的称号?中国企业何日才能叫响“中国制造”?中国企业如何叫响“中国制造”?
要叫响“中国制造”,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靠等是等不来的,企业首先要行动起来,要把各种积极的因素调动起来,将人力、物力、无形资产等各种资源合理配置起来,使创立品牌的各种因素,如商标设计、商品的包装、装潢、产品的质量、价格、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商标的设计、商品的包装、装潢不能违背目标市场所在地(下文简称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禁忌。全世界有上万个民族,各个民族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各种各样的民族禁忌,有些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国产品牌要进入国际市场,创国际名牌不可不考虑当地的民俗文化、民族习惯及民族禁忌,否则会引起当地消费者普遍的抵制心理,而这种抵制
心理的负面影响并非可以消除。当然,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如果能找到与当地文化的最佳结合点,则会互为补充,相映生辉。
第二,搞好国际商标注册和保护工作。国产品牌要进入国际市场,做好商标国际注册是前提。国产品牌如未能在目标市场所在国(简称所在国)取得商标专用权,则极可能遭到该国企业的抢注,特别是在该国市场上有一定声誉的产品更是如此。目前,能够创立国际名牌的企业多为在国内拥有驰名商标或知名商标的企业。为了防止这些品牌进入国际市场,一些外国企业往往用抢注这些商标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
为了防止或反对这种行为,中国企业必须运用相关的国际法,如世界贸易组织的《与知识产权有关(包括假冒产品)贸易的协定》、《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等来反对这种“洋抢注”行为。而如果国产品牌已打入国际市场并有一定的市场声誉,其商标专用权极易遭到破坏,而各国对相似商标及商标侵权的规定各有差别。因此,企业必须在所在国建立联合商标或防御商标体系,并充分利用所在国的有关法律保护其商际利益。
第三,必须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产品的质量是品牌的核心,过硬的质量是国产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武器,创立国际名牌的有效保证。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指人们通常所说的质量,还指产品的品种、规格、款式、外观、性能及操作的方便程度等各个方面。国产品牌进入国际市场,要求款式新颖,品种齐全,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并能一物多用。经久耐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美观实用、齐全、多用途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第四,合理的价格。用低价格策略进入国际市场并不一定有利于创国际名牌,因为价格的制定往往与目标市场消费者承受能力、出口国的出口补贴及进口国的关税、该品牌所标示的商品的价格弹性、市场潜在的竞争者、潜在消费者的数量及消费习惯有关。而在国际市场上,品牌所标示的商品的价格的高低往往是商品质量的好坏、商誉高低的标志。高价的名牌往往是身份的象征,因而名牌的消费阶层一般比较固定,其所标示的商品的价格弹性小于0.3。所以我国大多数名牌商品可以高价进入国际市场。但一些大众化的产品由于价格弹性大,一些高科技产品由于其换代快,低价策略反而有利于进入国际市场,创国际名牌。
第五,适当的广告策略。世界各地的广告习惯不同。如在我国,人们通常根据产品在中央电视台等一些有影响的电视台或新闻媒体上所作的广告的多少来确定品牌声誉的高低,因而“秦池古酒”能在一夜之间名声鹊起;而在美国,名牌多集中在有名的大商店,通过橱窗广告来展示;在巴黎则习惯于繁华的市区开专卖店的形式来宣传名牌。国产名牌进入国际市场、创国际名牌并不一定要完全依靠铺天盖地的
电视或报纸广告,而应根据自己产品的实际情况、当地的广告习惯及其它的因素来确定其广告策略。
第六,搞好售后服务。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商品售后服务的好坏十分敏感,他们对售后服务差的产品有一种普遍的抵制心理。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商品的售后服务也越来越关注。最近,海南省一家大商店因日本索尼公司售后服务不到位而撤下所有的索尼产品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而国产品牌要创国际名牌,不能因此翻了船,不能因当地的经济条件不同和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态度不同而有所区别,也不能因其同类商品售后服务差而效法。人无我有,才是致胜之道。
第七,加强打假力度,不能让假货流入国际市场,协调好同行业的关系,不能窝里斗。这需要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协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