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印前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概念已为业界所普遍接受,有很多印刷企业都引进了数字化工作流程,如方正、柯达、网屏、海德堡等品牌的产品,将以前独立的各个RIP系统、输出系统、拼版系统进行整合,印前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报业一直是印刷新技术应用的先导者,数字化工作流程在报业的应用正在迅速普及,对提高出版时效,保障出版安全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随着人们对技术认识的深入,我们发现数字化工作流程也并非如供应商所说的那么完美。相对RIP系统,数字化工作流程有了巨大的进步,但并不能说是终极产品,就产品本身而言仍有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如远程控制、架构安排、运行速度、功能整合等方面,随着需求和技术的发展仍然需要不断进步,在功能提升和完善方面,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
在此,拟以目前报业常用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为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讨论,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流程的优势
在印前工作中引入流程的概念,是印前技术发展的一个突出成就。通过工作流程将分布式的文件管理和输出过程如接收、拼版、RIP、输出等作业转变为自动化的工作流,并将具有标准化和开放性的PDF作为中间格式,保证了运行过程中的所见即所得,符合当前数字化技术发展的趋势,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更有利于检查和输出设备的均衡控制。工作流程应用的最大意义还在于提高了印前作业的自动化程度,使输出时效得到提高,出错的概率降低。流程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文件选取和运行的自动化
自动化工作流程大量应用热文件夹和自动识别技术,实现了文件的自动识别和处理,并可针对具体的报纸类别实现各个工作模块间的文件自动流转,明显提升了工作效率。
2.实现自动化拼版和便捷的模板修改与转换
自动拼版是引进工作流程后看得见的变化,以前需要通过拼版软件一个个调入文件的过程得到简化,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规则和计划自动将版面文件调入拼版系统,按照预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化的版面安排,拼版模板的修改和转换也大大简化。对一次多版面同时输出的报纸出版来讲,这个价值相当明显。据测算,一份四开32版报纸拼版过程可以节约至少10分钟左右的时间。
3.可简洁地实现不同输出设备间的最终输出版面转换
由于不同的印刷机和不同的CTP、照排机输出的幅面、版型和拼版方式不同,因此必须对应不同的拼版模板。报纸印刷生产时效性强,印刷机转换安排时有发生,采用独立的拼版软件进行模板转换一般都需要重新进行各个文件的再次置入和调整,也就是全部重新操作,而采用工作流程后只需将各个拼好的文件选中后进行一次性的模板转换,即可将所有的版面文件转换到另外的输出设备或采用其他模板。这对于时效性要求高,设备类型多样化的报纸印刷特别有用。
4.系统功能整合
数字化工作流程整合了页面调整、拼版、挂网、照排机和CTP驱动、版面预览、点阵检查、CIP3导出等几乎全部的印前操作,并将人为的数据流转换变为工作流程内部数据的自动工作流,可以在一个客户端计算机上直接实现所有操作,使印前操作效率得到保证。
5.新功能的添加
采用工作流程后,可以整合诸如CIP3输出、版面预览、新型网点、减墨软件、新版本兼容等新功能,使系统功能更全面和自动化,也为今后与印刷、印后设备和ERP管理的功能整合创造了条件。
不足和壁垒
从目前的主流数字化工作流程看,在很多方面的技术现状仍然落后于需求的发展,落后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是最新版的工作流程,技术与需求的矛盾也仍然存在。
1 . 工作流程的运行主环境落后于当前WINDOWS操作系统和服务器硬件的发展
这是我国很多软件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最新的软件往往不能运行于最新的操作系统下,计算机硬件的效率也不能充分利用。印前数字化工作流程是基于服务器和客户端的一套系统,所有功能都需要在服务器上进行运算,这样对服务器的运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客户端比较多时,集中提交作业时运算压力很大。但目前很多工作流程是基于WINDOWS 2003的,有的还是WINDOWS 2000下的,数据库也多是早期产品,32位的操作系统只支持4G内存,服务器不能充分发挥效能。而且服务器的CPU已经是多核多线程,但工作流程往往并不能完全管理和利用起这多个处理核,实现并行作业。
2.数字化工作流程多数是服务器单机运算和管理,整个系统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
数字化工作流程大多是B/S系统,客户端只是操作终端,没有运算功能,这是工作流程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即进行运算和服务管理的计算机只有一台,服务器虽有备份但并不是实时热备份,一旦这个管理和运算服务器出现问题,将会使整个系统瘫痪,而不像以前的RIP式的分布式系统,相互替代和备份的作用更强。在报业这一点不足更为突出。
3.对旧版本软件的兼容也是一个很大的困扰
由于工作流程都是近几年来新开发的,虽然是原有RIP等相关产品的升级,但由于要考虑最新的PDF文件的输出,在同时兼容PS文件和PDF文件并考虑与各种原有印前主流排版软件衔接的要求下,功能界面设置越来越复杂,相互冲突的隐患很难避免。如层次、镂空、反白、叠印等,不同软件生成的结果描述规范不尽相同,用同一个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时往往顾此失彼。在很多报社都出现过类似的故障,也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4.数字化工作流程与ERP、印刷机的衔接问题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ERP通过与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衔接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记录和控制,是生产过程控制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就是同一家的两个系统衔接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工作流程内部的JDF作业传票为ERP的衔接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模式。
5.数字化工作流程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壁垒
PDF和一位TIFF加密已经成为困扰报业用户的一个难点。为了对客户的CTP和照排机数量进行控制,一些工作流程和RIP的新版本全面关闭了标准的一位TIFF导出功能,给用户很多不便,不仅需要再添加一位TIFF导出和控制模块,增加了购置费用,而且再次购买CTP时的选择权也受到限制,增加了已有的CTP接入工作流程的难度。中间格式加密是开发商保护商业利益的一种通行的作法,但PDF文件作为标准格式文件,可以有更多应用,如减墨软件、预飞软件、打样软件、与外来业务和第三方系统的衔接等,都是基于标准的PDF格式文件的,一些工作流程开发商将运行流程中间的PDF文件加密,且加密强度很高,实质上是影响了用户选择PDF通用处理和优化软件的权利。对PDF和一位TIFF这两个标准的格式文件进行加密,将用户完全限制在流程范围内工作,数字化工作流程将无开放性,优势也将大打折扣。
技术提升空间
今后数字化工作流程将成为印前生产的主流方式,通过工作流程提供更多的自动化功能,更全面的解决方案,这将是今后工作流程发展的方向。
一是对系统架构进行优化和调整。对报业应用来讲,软硬件备份是保障出版安全的重要方式,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报业版必须对功能模块的备份功能进行充分考虑,必要时允许用户断开网络实现单机操作,这样不仅提升了效率,也提高了运行保障能力。同时,要考虑充分发挥客户端计算机的功能,应用云计算的理念整合系统中闲置的运算能力,并实现服务器的即时热备份。我们也发现,现在有些工作流程是设计上是基于网络的,但运算却是基于单机的,网上转了一圈又转了回来,效率没有提升,反倒使运算速度受网络制约。在六类网线和千兆网技术已经大众化的今天,如何充分应用网络运算能力也应该是工作流程考虑的问题。
二是进行操作系统平台的更新,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成果尽快应用到工作流程中,在功能设计时充分利用新计算机的多核多线程运行能力,使计算机的功能充分发挥,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是功能加强。一方面,利用工作流程文件信息自动流转的特点,开发和整合更多的功能,如打样、授权修改、电子软片挖补、自动检查、文件生成系统识别、印刷接口、自动传版接口、ERP接口、文件名自动识别、印刷机上版方式定义和识别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同时对原有功能不断的升级和改进,修别是对输出功能的优化和升级,如开发新型加网方式,改进网点生长模型等。
四是加强和印刷机、印后和管理系统的衔接能力。目前工作流程多以基于JDF工作传票进行作业,这是一个标准和开放格式,它可以与CIP3数据一起,构成CIP4工作流程,从而为文件接收管理、印刷机、印后加工和管理系统形成一套体系。五是对第三方软件持更开放的态度。不能要求用户上了一套工作流程后,就无法再引用其他公司的新产品。单靠一个软件开发商不可能全部解决印前输出的所有问题,只有更多的软件开发商协同创新,才能推动行业技术的发展。正因为工作流程实现了印前和印刷作业数据的内部流转,就更需要工作流程有更加开放的技术方案,允许用户引用各种新的技术和方案。
六是针对行业的特点进行设计。目前报业版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多是基于商业版开发的,从架构到功能设计难以完全脱离商业印刷的模式,这使得报业应用不够完美。报业印刷是连续出版物的生产,版面排序、日期排序都十分规律,这为工作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相对规范化的条件,开发商可根据报业用户的特点,开发更针对报业生产的产品。
工作流程使较早实现数字化的印前技术整合为一套自动流转的数字化体系,今后数字化工作流程将向印刷环节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技术走向数字化,这是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数字化会扩展到从文件接收到印刷、印后的全过程,现在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将只是整个印刷数字化体系的一部分,那时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技术壁垒也将不会存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基于印刷机应用要求的全数字流程,将使印刷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