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着超市购物车结账,不必再一件件扫描条形码,所有商品的总价就可以立即显示出来;登机前办理托运,无须人工登记核对,所有行李自动进入相应通道……电子标签(RFID)技术在日常生活领域具有很多优势,但由于成本高、推广难,目前只应用在海关监管、药品流通等少数特定领域。近日,南京市首家国家级射频识别(RFID)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建设,记者获悉,该中心将开展RFID技术标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降低RFID技术成本,使之更加平民化、大众化,贴近百姓生活。
重要商品或物品只要贴上电子标签,可以通过配套的读写器,读取该物品所自带的各种信息――商品用什么原料制成,产自哪里,中间经过几道流通环节等,可以一目了然。去年上海世博会推出一种拥有“世博芯”的世博门票,只需在离读写设备10厘米处轻轻一刷,20秒便可轻松进入世博园。在票务后台,系统会马上统计、更新入园人数。而使用手机门票的观众一进入园区,手机上就能收到一份游览路线建议图。随着参观的进行,观众随时能知道最近的公交站、餐饮点的位置。
据了解,作为物联网的基础,RFID在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实际应用推广上还面临重重困难。省邮电规划设计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成本昂贵、效益难评估是目前推广的最大障碍。“带有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信息读取距离大约为30―40米,出厂价格大约在10元―20元之间,试想一下,如果一家超市每个商品都贴上这种标签,肯定亏本。此外,使用RFID技术带来的效益大多是无形的,比如安全、方便,很难有一个可以估算出的价值,这也导致很多领域对这一技术望而却步。”
“我们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RFID技术应用成本有明显下降”,已经启动建设的南京市国家级射频识别(RFID)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将开展RFID技术读写器、传感器集成、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包括降低RFID技术成本。按照计划,该中心将通过3年的建设,形成3项标准、30项专利,逐步形成我国RFID行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基地。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以实现包括科研经费、试验测试等经济收入5000万元,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年利税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