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大地,洞庭湖畔,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坚强执著,他们目光敏锐,在短短10年内,把“林纸一体化”话题演绎得淋漓尽致,建成了2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加上订单造林、合作造林,可控林业资源超过了250万亩。从造纸到造林,从 “耗材大户”转变为“产材大户”,彻底解决了造纸行业资源短缺的问题,达到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紧密结合,以林促纸,形成了林业和纸业的无缝对接。他们就是泰格人。
高瞻远瞩 明确发展方向
说起造林,作为泰格人并不陌生,甚至耳熟能详,娓娓道来。因为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就做了企业人“敢于吃螃蟹”的先行者,成功的营林了8000多亩国外松,目前为止,已经进入了第二个轮伐期。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了21世纪,泰格人有了企业造林的有益尝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于是乎大胆的提出了发展林业,实施“林纸一体化”战略。2000年,公司成立了专业的营林公司,上项目,挖人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形成了泰格林业公司雏形,并于当年完成3000亩的造林任务。
紧接着,原岳阳纸厂果断更名,泰格林纸集团的名字应运而生。可以看出,泰格林纸集团把林业放在了纸业的前面,同时也折射出他们造林的决心和对未来造纸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只有林业发展了,把林业搞起来,纸业才具备发展的前提,才能够长久发展。至此,泰格人明确了自身发展的方向。目标定下来,想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唯有全体泰格人风雨兼程。
精心谋划 高举发展旗帜
根据泰格林纸集团纸业远期发展规划,泰格人制定了10万公顷林业基地发展规划。在湖南省林业部门的指导下,10万公顷的林业基地建设期确定为7年,资金来源于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也就是说10万公顷原料林建成后,泰格就能够自产自足,结束消耗社会林木资源的宿命,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局面。
战旗已经摇起,战鼓已经敲响,呐喊声此起彼伏,但泰格人却沉着冷静,果断出击,提出以两原(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为核心发展杨树和柳树,以三市(湖南省永州市、怀化市和岳阳市)为中心发展国外松,以400公里为半径向周边省市辐射。
林业发展,科技先行,泰格林纸集团成立了首个企业自办林业科研中心,与各大科研院校合作,在许多知名教授及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了科研课题65个,全部来自于生产实践,成功后应用于生产。目前很多课题已经完成,并在生产中全面推广开来,创造了很好的经济价值。
良种壮苗,选地适树,选树适地,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所在。2002年,建成了占地300余亩的杨树种质基因库,为杨树的选优、繁育和组培提供了可靠的种质基因,为后期的良种繁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成了占地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年产苗可达5000万株,满足了林业基地的高速发展对苗木的需求。建成了年产2万吨专用肥生产车间,根据不同树种不同土壤配制不同的肥料,已经成功的研制出了杨树和松树专用肥的配比,并批量生产应用于林地。
林地,科研中心,育苗基地,种质基因库,专用肥生产车间,泰格林纸集团已经把触角延伸到了现代林业发展的各个层面。
创新管理 打造“无围墙”管理体系
速生丰产林建设,涉及的点多面广,林地相对分散,人员不集中,给林地管护和人员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困难面前,泰格人总是充满了智慧,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寻求到了良方。
首先是层级管理,即根据林地面积和区域成立中心林场,成立了43个中心林场,8个营林分公司,2个独立核算的林业公司(茂源林业公司和森海林业公司)。形成了层级管理机制,一级向一级负责,一级管理一级,搭建了科学的管理体系。
其次是林地绩效考核,即把基层林管员的工作任务划分成日常工作和目标工作,日常工作涉及林地巡查、林地安全、林木安全及周边关系协调等7个方面,由林场场长每日进行考核,注重过程管理;目标工作涉及造林、抚育、病虫害防治、防火等10个具体的考核因子,每季度由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注重结果管理。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日常考核为目标考核做好铺垫,目标考核成为日常考核的终点,达到了林地管护和人员管理的全方位监控。
再次是有效的监督机制,即以林业监审部为核心,进行施工项目的事前审计和预算,事中控制和监管,事后验收和核查的监督体系。有效提升了施工的质量,规避了施工项目的盲目性,控制了投资的风险,堵住了林业生产经营中的“跑、冒、滴、漏”。以督察小组为辅,在不同的生产时期,成立针对不同施工项目的督察督办小组,进行蹲点和指导。2009年春季的防火期,六大督察小组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为“零火灾”贡献了一定的力量。
最后是责任终身制,即从林地的规划到植树造林,到林地管护,实施谁规划谁验收,谁验收谁负责,建立档案,实行责任终身制。
层级管理,林地绩效考核,监督机制和责任终身制的实施,为泰格林业打造打造“无围墙经济”的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经营 打造立体林业产业链
众所周之,林业投资周期长。后续资金压力大,又成了泰格人在实施战略发展中的“拦路虎”。面对新的问题,泰格人又一次发挥了聪明才智,把目光定在林地上面,向林地要利润,向林地要后续资金。提出了“提高初植密度,适度间伐”,“林地套种套样”等经营策略,实施“以短养长”。
由于公司造林的目的是为造纸提供原料,而造纸要的只是纤维,对木材规格没有严格的要求。在造林中,适当地提高初植密度,杨树待3年后,松树待7年后进行间伐,提前获得一定的利润,为后续经营提供了一定的资金。
杨树幼林进行套种,充分利用林地生产力,套种棉花、大豆和南瓜类经济作物。一方面,套种可以促进林木更好地生长,另一方面,可以获得额外的套种利润,一举两得,也为林地后续经营提供了资金保障。
林分郁闭后,进行套养,山羊、鹅和鸡等家禽又成了林地的“常驻主人”。林地套养,一方面,家禽的粪便可以肥沃土壤,促进林木更快地生产,另一方面,把林地内的杂草彻底清除了,最为重要的套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样为后续经营提供了资金支持。
产业链延伸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后续资金又有了保证,这种科学的经营模式,又成了泰格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勇于担当 生态和社会效益凸显
在泰格的企业理念中,“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深深印在每位员工的心中,他们时刻不会忘记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
公司成立之初,就把环境建设放在首位,致力于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各项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以保护环境为己任,以爱护环境为准则,以创造绿色财富为终端。新建血防林工程,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技术指标,由企业自筹资金,完成了2万亩血防林的建设,为消灭钉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林木病虫害采取生物防治和人工捕捉的方式,林木肥料使用有机专用肥,营造针阔团状混交林,用带状间伐代替传统的皆伐,这些举措无不透露出泰格林纸集团在生态建设上的良苦用心。
造林需要修路、开沟、疏浚沟渠、栽种、施肥、抚育、管护、采伐、制材、短运等等大量密集型劳动,一亩林从栽种到采伐,需要25.88个工日,泰格林纸集团200万亩林木基地建设为当地提供了4800万个工日的就业机会,还带动运输、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为当地农民带来了365元/亩·年的纯收入。
过去林农林地的收益不到100元/亩·年,而财政税收也非常低。但是,在泰格林纸集团实施“ 林板纸一体化 ”后,农村林地收益翻两番,而地方财税也有了稳定的来源,又可进一步反哺农村,达到和谐发展。
2008年春季的冰雪灾害来临时,泰格林纸集团召开专题会议,坚决贯彻各级政府精神,成立收购雪压材领导小组;多方面筹措资金,开辟雪压材收购绿色通道,采取“优先收购、优先付款、优先卸载、优先服务”的四优先原则,尽企业的最大承载能力,敞开收购。2008年共收购了约160万立方米。对于非规格材、三废材、枝丫材,运输困难的山区,公司果断决定,购买了120多台削片机,免费租赁给林农,让林农就地加工,把无法利用的资源换成现金。由于泰格林纸集团“想林农之所想,急林农之所急”,一时间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造成了沿海地带大量的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返乡农民工相继踏上了归乡的行程,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又一次困扰着各级政府和社会,在这关键时刻,泰格林纸集团果敢地站了出来。响应各级政府的号召,把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针对返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管理基础,发包一定的林木资源让其进行管理和经营。同时聘请1500多返乡农民工作为公司的专职护林员,使他们有了稳定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返乡农民工利用自家的闲置土地,合股造林,也为他们创业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很多和泰格林纸集团公司合作的返乡农民工告诉记者说:城市的舞台很绚丽,但家乡的天地更广阔,创业的途径更便捷,造林既能绿化祖国,美化环境,又能获得经济效益,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尽管“林纸一体化”发展道路仍很漫长,仍很艰辛,但泰格人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以政策为出发点,以科技为支撑点,以人才为落脚点,借助于我国林业发展的大好环境,有理由相信泰格人将把“林纸一体林化”之旗舞动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