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热了,本是生产旺季的塑料制品生产,在台州却怎么也热不起来。在黄岩南城街道十里铺的托运站老板汪祥友看来,今年以来,塑料制品的生产就从没有“热”过。十里铺是台州塑料制品的发源地和最主要的生产基地,那里大大小小聚集着数千家与塑料产业有关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托运站的生意比往年同期少了30%左右。”汪祥友说。
享有“塑料制品王国”美誉的台州,2008年从事塑料行业的企业达1万多家,全年消耗塑料原料约400万吨,塑料制品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0.6%,行业总产值超过400亿元。
正当人们饱受金融危机影响之时,作为全国塑料产业的“晴雨表”——台州塑料产业,它真的如汪祥友所描述的一样热不起来了吗?带着问题,我们开始寻找答案——
生产企业“艰难度日”
“金融危机对内销型塑料制品企业影响不大,但对外贸出口企业产生全面影响。”5月初,台州市塑料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克华接受采访时说。
据台州市塑料行业协会的调查,今年以来日用制品影响不大,基本与去年持平;塑料建材用品,比去年同期下降20-30%;汽摩配用品,比去年同期约下降一半左右;农用产品,相比去年则呈现小幅增长。
“今年春节以后,塑料制品企业最大的特点是‘订单不足’。时下,本是生产旺季,原来有200多名工人,现在只能维持100多人在生产。订单与上年相比,至少下降了20%。”浙江航星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妙德快人快语,“建材管材行业的影响,主要是受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和房地产业不景气的影响。”
成立于1985年的航星公司,是黄岩一家上规模的塑料产品生产企业,年产值近亿元,主要生产PVC、PE给排水管等管材管件,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小部分出口。
“台州塑料加工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但进入2008年7月份以来,其增幅开始下降,台州塑料行业出口面临了较大困难。”韩克华认为。
据台州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台州塑料制品出口是负增长。1-3月份,台州累计出口塑料制品750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4.3%。一季度,台州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塑料制品6026万美元,增长0.3%,占同期出口总额的80%;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478万美元,下降19.5%。
5月中旬,据正从广交会参展回来的许多塑料企业老总介绍,相比往届此次广交会,今年人气明显感觉不足,企业接待的基本都是些老客户,交流的重点还是价格问题。
“今年上半年广交会上,境外采购商普遍倾向于降低采购成本和采购风险,转嫁汇率风险于国内生产企业。”中国日用品商城塑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嘉增说。
“由于一些国外大超市等采购商倾向直接采购来降低成本,与中间采购商相比,验厂标准普遍提高,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日子可能会更难过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