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的河道上,一只用废弃瓶制成的环保小筏顺流而下,围观的学生无不露出好奇的表情和给出热烈的掌声。昨天开始,一条配图微博在网络迅速蹿红。原来,五一小长假的一天,华东师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的2名同学用废弃塑料瓶为主要材料自制的小筏,泛舟于闵行校区樱桃河上,行筏途中也捡拾垃圾以清除河道上偶然飘至的白色污染物。学生们正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传递关爱环境以及鼓励大学生勇于动手实践的心声。
近300个废弃塑料瓶让木筏浮起来
华东师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大二学生刘定华和刘粤湘是学校社团国土经济协会的骨干成员。一直以来,他们与协会成员憧憬着做一次动手实践,“既能宣传环保,又能体现将想法付诸实践”是他们的主要出发点。
沿着校内漂亮的水道樱桃河散步时,同一寝室的刘定华和刘粤湘灵光突现,何不动手做一艘环保船呢?说干就干,两位同学分工明确,他俩完成设计,废弃塑料瓶的收集、整理分类、绳子的编织等则由协会成员合力完成。“我们资环学院,很多同学平时都注意把饮料瓶收集起来。没想到,不少寝室都成了此次"收缴"大户。听说我们为了制作小筏,很多寝室都是倾力提供。”刘定华说道。至于主体木板和“两翼”,学生们则到了建筑工地,得到施工队许可,利用他们不用的木材拼接而成。
趁着五一小长假,小筏从设计到成功下水花了3天,取名为“创新号”。只见,筏体最宽处2米、长3.5米,共用大瓶108个、小瓶180个,可载重500多斤。
针对有网友提出“那么多木板,不用放塑料瓶也能浮起来,所以塑料瓶只能说是装饰品”的看法,刘定华回应说,“大家看到的只是表面,我们在瓶子上面用六合板盖住了,这是防止浮力把瓶子弄变形。”主创人员说,其实,创新号能够下水试航,关键还是瓶子本身的浮力。在整个制作中,木板的主要作用是定型和固定。期间,还用了钉子固定脊梁部分。为了增强小筏的安全性能,木板底部有一层绳子方格网,确保瓶子不会掉。有意思的是,配备的救生衣也是用废弃瓶子制成的。
“创新号”下水,引学生围观叫好
轻筏一叶,滟滟水波,纤纤杨柳,观者惊羡。当天下午1时,在学校保安的保护和确定学生熟悉水性的情况下,刘定华和刘粤湘率先试水,顿时成为学校河道两岸焦点风景。
小筏从西操场河岸出发,“拜访”了图书馆后面的小岛,瞻仰了新建艺术楼。在划行的过程中,所有体验者还在沿途注意拾捡偶然漂浮在水中的白色垃圾袋。沿途的师生纷纷驻足,有的还拿起了手机随手拍照,分享到了微博上。
据悉,这次活动是国经会本学期“宣传环保,身体力行,守护樱桃河,爱我美丽校园华师”系列活动之一。在端午节前夕,这些同学还将考虑动手再做一只,那时,既可宣传环保又用作民俗文化的推广。
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学生程亮很欣赏“创新号”的诞生和试航过程,他也在第一时间上“人人网”与其他同学好友分享了“创新号处女航”的沿途照片。
“与其整天宅在寝室,看着"校内"各种分享,感叹周围缺乏实现自己创意的平台,不如就身边的生活收集每一份灵感,"行动起来,马上出发"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多一份豪迈!年轻就应该对生活充满激情,多尝试,多探索,青春的色彩才更加绚丽!”“他们太有才了!”“太有想法了,赞一下”“好快乐”……微博上,很多博友也对其宣传环保的用意和下水的效果大加赞赏。不过,也有人对其安全性有所担忧,“对于一次有看护措施下的实践创新这次活动当然值得鼓励,但任何人还是不宜自作主张,仗着有水性而随意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