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好过,特别是纸张“肆无忌惮”的涨价让出版人个个蹙眉。然而纸张涨价只是中国面临整个产业转型、升级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折射出的一个缩影。在能源、资源日益紧缩的情况下,造纸这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必然要为环境买单,而涨价只是买单的切实体现。而以纸为本的出版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应对?是应该另辟出路?发展无纸出版?还是也加入到为环保买单的行业中来?使绿色出版最终形成产业链条,从纸张供应商到出版社,从书店到读者大家共同分担成本?
近日,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下,书业观察论坛联合绿色和平组织,发起了“绿色出版”在中国的第一次讨论,众多出版人纷纷到场,就“绿色出版”在中国发表了看法。
出版人:为出版业带来新机遇
纸张涨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一些小型造纸厂被关停、造纸行业绿色成本的增加等等,一些专家认为纸价回落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面对势不可挡的涨价,一些出版人已经有了不同的思路。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表示:“这是一个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就会给我们带来一片新天地。”他表示,面对纸张涨价,“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几个机遇,首先是为推进数字出版提供机遇”,这也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来规避纸张涨价带来的损失。另外,这是一个改变计划经济留存下来的,行业考核以印张数量而非内容质量为标准的机遇。事实上,“阅读类消费是一种内容消费、知识的消费,而不仅仅是纸张的消费,目前考核出版行业绩效的只有印张,没有其他一个指标来考核内容的价值,这是对知识创造的不尊重”。
“不同专业类图书出版的产品的价值是很不一样的。但是现在我们统统按印张进行经销,这是很不合理的。所以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倡导一种内容消费的新理念,比如做畅销书的,你们可以靠发行量衡量,而我们做原创性的学术类的,绝对不能按照发行量衡量,应该以内容的价值衡量。”
最后,谢寿光还想到了对库存书的利用。“根据我的接触和了解,现在一些大型造纸公司营销部门很不正常,特别是木原浆涨价后,销售的人员的营销任务不是推销纸,而是公关生产部门,以便完成出版社给他们下的订单。事实上,我认为这些营销部门有一件事非常值得做,就是想办法把我们这些出版社的多年积压的库存书收购回去,回‘炉’再造纸。而这样一来出版社减轻了库存压力也可以缓冲一部分用纸量,是两得之举”。因此“如果换一个角度看纸张涨价,我们就可以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促使出版行业认真对待市场,减少出版盲目、跟风出版,减少库存积压,最终实现节约纸张,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对社会环境的保护,是一种良性循环”。
环保组织:出版可以更绿色
多年来,以森林砍伐为主要手段的造纸业,一方面为人类提供阅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比如,森林减少成为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据2005年世界粮农组织公布数据显示,过去的8000年内,森林覆盖面积比以前减少了80%,减少速度相当于每两秒钟就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而其中的40%的森林砍伐是用来造纸的。
“图书的出版并不一定要给森林带来破坏。”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森林项目部主任马利超介绍,自2000年起,绿色和平组织在加拿大发起了图书项目,呼吁作家和出版社使用森林友好型纸张印刷书本。所谓森林友好型纸张,就是指再生纸、通过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的纸张、以及达到污染排放标准的草浆纸。
据马利超介绍,今天绿色出版的概念在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2000年的时候,在加拿大还没有一家出版社有用森林友好型纸张的想法,市场上也没有任何的环保纸张,跟中国的情况不同,加拿大当时主要的造纸原料是木浆纸,这得益于加拿大丰富的森林资源。2001年也只有21家出版社参与了这个项目,他们承诺在3年内逐步提高森林友好型纸张的使用率,有两家印刷商开始全球采购森林友好型纸张,市场上才出现了第一种森林友好型纸张,是一种回收纸做成的。”“今天,加拿大已经有115家出版社形成了绿色采购机制,42家的印刷商提供友好型纸张的印刷服务。”
马利超说,“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哈利·波特。”2003年,哈利·波特第五集在加拿大出版,当时是第一次使用森林友好型纸张来印刷。到2005年第六版的时候,已经有9个国家使用森林友好型纸张。到2007年最后一版时,全球的23个国家都使用了森林友好型纸张。“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用的人越多,就会有越多的造纸厂去生产,价格也会越便宜。”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希望出版单位马上放弃现有的合作伙伴,”马利超表示,“这其实是一件出版单位与造纸单位共同合作的事业。”首先出版社可以制定一个购买环保纸采购政策,而一份目标明确的纸张采购政策有助于督促内部的执行和外部的沟通。第二,识别现有纸张的成分,并追溯其中纸浆的来源。这就要求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互相协作。纸张供应商是重要的参与方,应向他们沟通上述的采购政策,并在他们的协助下收集有关信息。第三,逐步停止使用可能导致森林破坏的纸张,并和纸张供应商协商,逐步用森林友好型纸张替代这些纸张的供应,并设定具体时间表。最后,实现采购森林友好型纸张,最终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据马利超介绍,目前在中国,有部分企业已经可以供应森林友好型纸张。
总署:绿色出版有望纳入考核
那么实现绿色出版,是否会得到政府的支持?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马利超副司长表示,倡导绿色出版,既是出版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出版业作为传媒产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每一个出版从业工作者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应尽的义务,在当下出版行业倡导并推动绿色出版,他认为绿色出版至少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内容上首先要实现绿色出版,这需要各个出版社,切实把那些格调低下,开卷有害的选题压缩掉,切实把内容平庸,开卷无益的选题压缩掉,减少纸张消耗这是实现绿色出版的一大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基础;二是耗材上实现绿色出版,多用再生纸,多用替代品,让耗材更环保,让出版更绿色;三是效益上实现绿色出版,文化企业要讲社会效益,这是文化企业的一大本质特征。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绿色出版仅仅讲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必须辅助以经济手段,这样的绿色出版才能走的更好,走的更远。”
而对于实现绿色出版的出版社,新闻出版总署也将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比如“在出版单位的评估体系里加入社会责任一项,除了考核向贫困地区捐了多少书,做了多少公益事业之外,实现绿色出版的程度也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
出版人:产业链条实现成本共摊
随着环保观念日益普及,不少出版商已察觉到“绿色”主题的经济效益。比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创作的《难以忽视的真相》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时以绿色环保为亮点的小说、儿童读物以及商业书籍也都受到读者和出版商的青睐。
而在今年,国内第一本“没有砍伐一棵树”的绿色图书《阿米》已上市。本书的策划人弘文馆总编辑杨文轩介绍了这本书的运作和盈利过程。
“今年年初马利超来拜访我,因为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所以他希望从我开始为绿色出版提供具体的示范。接下来我的任务就是要找一本主题能够切合绿色出版的书。两个月以后,我们发现了《阿米:星星的孩子》,这个书的作者是委内瑞拉人,讲的是一个外星小孩掉到地球上后,从他的视角来看地球的文明和环境的故事。我马上觉得这本书和绿色出版就是天作之合。于是项目就启动了。”
但是杨文轩马上想到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纸张成本,“我是一个商人,成本肯定是我最先要考虑的问题。马利超很用心,他先给我提供能够提供森林友好型纸张的供应商名单,然后又拿来了有标价的纸样。我们的印制看了以后,觉得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的成本差距,也就高出5%到10%,而且这可能还与去年年底整个纸张涨价有关,所以我们马上决定就选择这种纸,开始了具体出版工作。”
让杨文轩始料不及的是,《阿米》一上市,立刻冲上了卓越排行榜。“这本书打上了绿色和平推荐环保纸的宣传口号——没有一棵树因它而砍伐掉,刚投放市场一个多星期,就上了卓越的排行榜。我觉得中国其实有很多人是关心环保的,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影响他。而这本书从它的主题到出版手段都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既实现了盈利目的,又体现了我们支持环保的态度。”
杨文轩表示,《阿米》的成功还只是绿色出版的一个个例,“我们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发挥整个产业链条的作用。当我们使用环保纸的时候,无论是出版商还是纸商,他们都能够从中间降低风险和分担成本。一方面,我们需要作家的支持,如果我们使用环保纸他们能不能把版税让一点?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零售店的协助,比如能开辟专门的森林友好型纸图书的专架,让这些书有更多的陈列机会,更多地与读者见面,那么就能产生更多的购买动机,最终使它能够整体地降低成本。还有大众媒体的推动作用,让公众了解什么是森林友好型纸的图书。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的产业链条变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大家均衡地分摊成本,即便纸价波动,也能够在这个产业链条里面消化掉,而这也是所有人都不会拒绝的一件事情。最后,我们也需要政府的推动和扶持,只有这样绿色出版才能达到长期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