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品过度包装的防范治理
(一)结合国情,汲取国外经验,控制过度包装国外包装业的发展早于中国,借鉴国外的经验方法,有利于中国对商品过度包装的防治。目前, 国外对商品过度包装的控制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标准控制。即对包装物的容积、包装物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与商品价值的比例等设定限制标准。如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
第二类是经济手段控制。即对非纸制包装和不能满足回收要求的包装征收包装税,或者通过垃圾计量收费,引导消费者选择简单包装。如比利时、荷兰等国家。
第三类是加大生产者责任。规定由商品生产者负责回收商品包装,通常可以采用押金制的办法委托有关商业机构回收包装。生产者为了便于回收,主动选择使用材料少、容易回收的包装设计,如德、法等国家。
针对中国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健全, 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实际国情,中国应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国家、行业、消费者等方面人手,多管齐下,共同治理。既要加强法律法规约束,又要形成厂商自律,更要创造崇尚简朴的消费氛围。
(二) 国家使用宏观调控手段。控制过度包装首先, 国家应当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005年4月全国人大修订了199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2005年4月起,商品过度包装将被禁止,并从法律上鼓励人们使用易回收包装物。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经济和技术条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状况以及产品的技术要求,组织制定有关标准, 防止过度包装造成环境污染。” 法律还规定,生产、销售、进口依法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法律明确, 国家鼓励科研、生产单位研究、生产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可以降解的薄膜覆盖物和商品包装物。法律还要求,使用农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回收利用等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农用薄膜对环境的污染。中国应参照世界各国现成的经验,尽快制定(包装法》。许多国家在商品包装管理方面,都有成例可循。例如,澳大利亚规定商品的包装空位不得超过包装体积的25% , 日本规定包装费用必须在产品价格的15% 以下,荷兰规定60% 的包装材料必须重复使用。
宏观方面,最早推崇包装材料回收的德国,有一个“循环经济法”,规定生产中首先避免产生废物,必须充分利用材料或能源;丹麦率先实行的“绿色税” 制度,促进了包装材料的回收;韩国规定过度包装物品属于违法行为,为了落实物品包装比率和层数的限制,韩国政府奖励精简商品包装,惩罚商品过度包装。其次,国家通过经济手段,对包装环保科学技术加大投入,为先进的包装环保项目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引导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绿色环保行业。再次,在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淳朴、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科学消费观念。
(三)企业推行绿色商品包装策略
绿色商品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能循环和再生利用,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在经济发达的欧洲社会,绿色商品包装消费观念早已深人人心,消费者能够从环保角度自觉考虑消费问题,具有成熟的消费心态。例如,在德国无论葡萄酒还是威士忌大部分都是简单瓶装,省去了包装盒。购物时多数人用布袋和枝条筐,超市的塑料袋一般都要高价购买。绝大多数德国消费者认为,货真价实、物有所值是取舍商品的最重要标准。他们购买商品的选择依据四条:一是包装少、加工简单;二是污染少、有利生态;三是不严重剥削劳工、不侵害当地居民生存权;四是不含或少含有害化学成分。企业推行绿色商品包装策略的机理在于,绿色包装的商品可以定位在高档商品的行列,满足消费者崇尚健康和自然的心理。绿色商品包装可以影响某些商品的需求弹性,使商品在高价时缺乏弹性而低价时富有弹性,因此降价可大幅度增加销售量,提价却不会导致需求量的大幅度减少。如图2所示,DD为没有采取绿色商品包装营销的商品需求曲线,D’D’为采取绿色商品包装营销的商品需求曲线,D’D’表示加强绿色商品包装营销后,需求曲线高价位部分弹性很小,而在低价位部分弹性很大。需求曲线产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绿色商品包装营销带给消费者新的商品信息,改变消费者对商品或企业形象的认识,产生“察觉价值”,或改变旧观念,熟悉商品特性,进而开始尝试购买,满意后逐渐产生信心重复购买。
(四)包装行业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
当前,中国的包装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大量包装材料和机械设备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中国包装产业不能指望靠大量使用包装材料、加大包装成本得到发展,必须依靠发展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科学,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因此,包装行业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制定行业规范,试行制订商品包装标准,加强行业自。
(五)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和社会风气, 自觉抵制商品过度包装
商品过度包装的部分原因在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及社会风气,如果社会风气得不到改变, 即便有了(包装法》,商品过度包装恐怕也难以根治。因此,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的解决,还要靠全民消费观念和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中国消费者应增强绿色消费观念, 自觉抵制商品过度包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让商品过度包装失去生存土壤。
信息来源: 《 当代财经 》吕庆华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