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 6日上午,当整个北京聚焦在观看奥运火炬的激情之中时,位于北京的西单、后海、水立方等奥运游客聚集的地区却别有一番喜庆景象,大量的中外游客排着长队热情洋溢地争领一份份精美的火炬“号外”,火炬路线攻略成为读者交流最火的话题,短短几个小时内,10万份“号外”被迅速“热抢”一空。
对于号外的评价,不同的群体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关注点与评价,读者们更多惊讶于这份北京奥运首份“号外”出自异地媒体——广州日报之手;而专家们感慨于异地媒体如何成功脱离“主场”运作“号外”,当得知这份精美的“号外”竟然是“土生土长”“北京制造”时,或许更多人露出更惊讶的神情。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首创的“前移编辑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处距离“鸟巢”仅10公里,位于北京西二环政务区中心地段的国宾写字楼里,广州日报提前一年部署装修了奥运北京编辑部,并委派了208名采编队伍组成“奥运报道兄弟连”冲锋在奥运“新闻战场”前线,在这里,与奥运有关的报道,从策划、编辑、校对、传版等采编流程中各个环节都将一步到位完成,其中就包括了北京火炬传递“号外”从构想到实现。
从采访到出报仅两个小时
8月5日深夜,距离奥运开幕还有整整3天,但本报北京编辑部却因火炬在首都首日传递而通宵奋战着。当接到“6日广州日报将以一家异地媒体身份在首都开号外”的任务后,本报编辑部完成6日正常出报后,又紧接着投入到“号外”的编辑工作准备中,这也是奥运大战前的宝贵“热身”体验。
黎明时分,在经过一夜的部署,负责本报北京奥运报道的记者早早离开了驻地,“分兵驻守”在奥运火炬的各大咽喉要道。与此同时,负责“号外”的编辑们、负责检查校对的团队及技术维护人员均严阵以待。
“在现场记者和前线编辑紧密合作下,两个大版号外编辑工作很快接近尾声,当第九棒的姚明跑出天安门的瞬间,我们收到了现场摄影记者通过无线网络传回的最后一张照片,自此号外编辑工作也宣告完成。”北京编辑部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上午9时整,“号外”通过光纤网络传达本报北京分印点——经济日报印刷厂,而本报北京发行站工作人员早早守在印刷机前,机器也已开足马力等候着,在本报工作人员与印刷工人紧密配合下,平时需要一个小时的印刷出报工作,仅用了半个小时。
上午10时,10万份“号外”被运往了京城各大重点发行区域。
在西单,集报爱好者万长红在了解到《广州日报》将在北京发行“号外”的消息后,他驱车两个小时从南部的大兴郊区急急忙忙赶到现场。
10万号外3个小时热抢一空
在后海附近的鼓楼地区、烟袋斜街胡同等地,广州日报的“号外”着实让老外们惊奇了一把。一位加拿大籍外国朋友评价说,“广州人总是能带来惊喜,在加拿大除了英语粤语是最流行的,岭南文化深深影响加拿大人,而今在北京见到的首份号外竟然还是来自广州的,见到你们突然有种回家的感觉。”
在水立方、“鸟巢”地区,“号外”得到了中外游客的热捧,“没想到,火炬上午刚开始传递,就能第一时间见到《广州日报》的火炬全面介绍,一份报纸在异地出号外,实在太不可思议了。”这是记者在奥运场馆区听到最多的反馈。
下午1时,随着最后一份“号外”送到最后一位“幸运”读者手上,《广州日报》京城“号外”发行任务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