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限塑令”这把尚方宝剑亮出一个月之后,塑料在我市混合垃圾中的成分比曲线应声下跌,在经历20年急速上升之后首现拐点。昨天,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传递出可喜信号:我市塑料垃圾总量下降了一成多,上个月废塑料量少了50吨。不过,有关部门告诫,不要过于乐观,这一数据还属“易碎品”。若不警惕,极有可能出现反弹。
垃圾填埋场杂色塑料仍满天飞
脏乱、闷热、恶臭,众多工人挥汗如雨,还伴着机械作业的轰鸣———盛夏骄阳炙烤的十亩冲垃圾填埋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从1989年起,位于西郊十亩冲的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就扮演了池州城的清道夫角色。十亩冲四面环山,“盛放”着近10公顷的垃圾填埋场,池州城区、贵池区部分乡镇和九华山风景区每天产生的400多吨垃圾经30多个垃圾中转站汇集于此,集中进行终端处理。山道上,垃圾运输车络绎不绝;填埋场里,工人们各司其职,垃圾处理采用过磅、计量、推平、压实、覆盖、消毒和沼气排放等操作方法,劳动强度极大。
偌大的填埋场里,最夺人眼球的就是那些五颜六色的塑料废弃物。在送入处理终端的垃圾中,塑料成分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至5%。在垃圾运输车过磅登记处,一个司机告诉记者:“各个垃圾中转站的情况都差不多,塑料垃圾还是挺多。”
据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汪祖国场长介绍,这些混合在垃圾中的塑料,多是老百姓免费从菜市场获得的。填埋场上,从周边乡村汇聚前来的“淘宝大军”也忙碌着,但对一些过薄的塑料袋视若无睹,因为回收这些东西的经济价值不高。随着垃圾平整机的铁铲翻飞,这些数量巨大的塑料混杂在垃圾中,被覆盖上了一层土,它们或许就永远被埋在地下了。
“限塑令”让塑料垃圾降一成
生活垃圾成分主要有食品废物、纸、木头、金属、纺织物、橡胶与塑料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埋不胜埋,烧不胜烧,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危害,需要花费巨资来进行处理。近年来,我市对十亩冲垃圾填埋场一再扩建,但仍难以满足垃圾不断增加的需要。 汪祖国场长向记者介绍,“限塑令”从今年6月1日开始施行,一个多月过去了,根据统计数字,每天进场的塑料垃圾总量已出现了下降拐点,总量大概下降了一成多,占生活垃圾的成分比下降了0.5%,令人欣喜。
市环卫处工作人员张冬升清楚地记得,1983年他刚进市环卫处工作,那时几乎没有免费赠送的塑料袋。即使看到塑料袋,一些大妈大爷也当个宝似的,捡回家收集起来以备日常使用。1990年,张冬升曾做过垃圾成分抽样分析,塑料量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很多超市采取促销手段刺激消费,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塑料袋成了不值钱的东西,在人们生活中随意使用,危害也越来越大,塑料占垃圾成分比的曲线一路飙升,直至上个月才稍有跌落。”张冬升说。
塑料袋装垃圾是无奈的选择
今年市“两会”期间,市环卫处主任桂冬英得知国家要推出限塑令,非常振奋。对于塑料袋危害,他的感触颇深,“大量的塑料进入垃圾处理终端,实在是后患无穷。对于自然环境是一场灾难,对人类生存也是一场灾难。”
桂冬英认为,如今,国家提倡节能减排。“限塑令”引导人们环保购物,既节了能,又减了排,从节能方面讲,塑料是从石油中提取生产的,我国每天使用塑料购物袋至少消耗石油1万吨,如今能源紧张,石油价格高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节约塑料就是节省能源。从减排方面讲,塑料袋主要是不可降解的,严重危害环境。塑料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禁止或限用塑料袋。“限塑令”对环保生活功不可没,但不是万能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是:“放弃了塑料袋,垃圾用什么装?”
令桂冬英感到心情沉重的是,塑料垃圾的危害这么大,却无法根除。他说,在垃圾收集和运输环节,还得依靠塑料袋,这很无奈。塑料袋密封性好,而且非常廉价,在收集和运输垃圾方面优势明显。当初也是国家的提倡,媒体的宣传,人们才养成了用塑料袋装垃圾的习惯,目前还缺乏更好的替代品。他同时警告,对于塑料垃圾量的减少,不要过于乐观,这一数据是“易碎品”。一些农贸市场和流动摊贩仍然是“限塑”的盲区,仍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从垃圾终端处理环节看,这种薄薄的塑料很不易收集,若不警惕,情况极有可能出现反弹。“‘限塑令’的效果未必立竿见影,但向广大民众传输了一种环保理念,这本身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桂冬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