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再生利用是塑料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废塑料再生利用,既可为国家节约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又可为环境保护作出巨大贡献,是一个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绿色环保事业。所以,塑料再生利用是基本国策。
自50年代起,我国开始建立独具特色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目前,全国已有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5000多家,回收网点16万个,几乎遍及每一个乡、镇和大、中、小城市,那里有大量的门类齐全的各类废旧塑料,适合批量购买。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各地还活跃着一支为数极为壮观的废旧物资收购大军。
近年来,与我国相邻的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也有大量的各类废旧塑料经由海路、陆路流入我国,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表现较为活跃。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政府治理白色污染的决心,北京申奥成功,使得在这一领域尝到甜头的外国企业,也开始进入我国抢滩登陆。
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聚乙烯产量434.6吨,只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46.4%。目前,中国乙烯当量需求将以8.5%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乙烯当量需求为1500万吨。为此,国家每年将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乙烯原料或原油,来满足国内乙烯需求的巨大缺口。因此,废旧塑料再生利用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外汇。
一个中等规模的塑料编织袋厂每年消耗聚丙烯再生颗粒2000吨以上,即便是个体小厂每年最低消耗都需数百万吨;一家中型鞋厂年需要聚氯乙烯(PVC)再生颗粒2000吨……塑料制品企业对再生颗粒的巨大需求,为废旧塑料的再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起步较早,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成绩是主要的,而且前景广阔。但是现状并不容乐观,简单概括,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我国废旧塑料资源丰富,蕴藏巨大财富,但流通环节不畅,开发利用严重不足。国家经贸委公布,“九五”期间,我国每年大约有1400万吨废旧塑料没有得到回收利用,再生利用率只有25%,直接资源浪费高达280亿元/年。
2 本行业基本上是以小作坊为主,从业人员各自为政,缺乏交流合作,设备落后,技术匮乏,管理不善,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普及乏力,难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其结果是产品档次低,办厂利润严重流失。
3 少数地区行业起步较早,从业人员较多,自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培植出年产值数亿元的再生塑料工业园,但依然面临观念滞后、技术滞后、管理滞后等发展瓶颈,发展方向不明,后劲严重不足。
4 再生塑料行业缺乏领航旗舰,专业品牌难得一见。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中国承诺对外开放再生塑料市场,国际资本对我国再生塑料市场蠢蠢欲动,如不加快步伐形成整体优势,无异于将再生塑料的 “金矿”拱手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