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人士首先给记者计算了塑料袋加工的吨成本:主要原料进口低压HDPE约为6700元/吨,人工费、水电费约为1000元/吨,制袋工资约为600元/吨,税收、管理费用约为800元/吨。如果塑料袋不印刷字体的话,白色塑料袋的出厂价至少也得9000元/吨。
“可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白色塑料袋,价格只有7600元/吨至8000元/吨,有的甚至只有5000元/吨,远远低于生产成本。”这位人士说,“商家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这里面有猫腻,那就是生产厂家大量使用廉价的、被称为‘洋垃圾’的进口废旧塑料。”
“这些进口废旧塑料是经深圳转口运到泉州,价格大概为1000元/吨。运回泉州后,厂家对这些垃圾进行分拣、造粒,就可以充当HDPE使用了。运输费、人工费、造粒所耗的电费差不多在500元至600元之间,再扣除约10%的边角料及其他费用,以‘洋垃圾’作原料的塑料袋每吨成本大约只有2000元。”
“而且厂家可以按照客户要求,在配料中调整‘洋垃圾’原料所占的比例,掺得越多成本越低。目前一般掺三分之一左右,其他的用进口的HDPE,这就是市场差价那么大的原因。”
原因——缺乏强制标准
对于行业出现的这种状况,这位人士认为,塑料袋行业缺乏行业强制标准,是再生塑料袋掺杂“洋垃圾”的主要原因。
“以前,回收废旧塑料只在国内进行,当时的废旧塑料都是旧矿泉水瓶、旧塑料拖鞋之类。这几年,再生塑料异军突起,国内市场上的废旧塑料已满足不了需求。于是,一些人就将目光瞄准国外,把发达国家的废旧塑料进口到国内。对此,塑料厂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见原料就收,哪管什么‘洋垃圾’!”
“如果国家有塑料袋生产的强制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洋垃圾’塑料袋的存在。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塑料袋行业一直缺乏国家强制性标准。目前,只有一些地方出台的政策法规加以约束,各地的标准又存在差异,很难规范市场。”
“‘洋垃圾’塑料袋可以省约1/3的费用,于是这种再生塑料袋便频频出现在商场、超市、菜市场等场所,正规厂家的生意反而越来越难做。”
危害——疾病侵袭使用者
这位人士称,塑料袋广泛应用于散装食品包装,然而没人意识到塑料袋,尤其是以“洋垃圾”为原料的再生塑料袋的潜在危险性。
他说,像旧矿泉水瓶、旧塑料袋等废旧塑料本来就不卫生,塑料袋加工厂没有消毒就当作原料直接使用,一些疾病很可能会传染到塑料袋的使用者身上。以“洋垃圾”作原料的再生塑料袋危险性更大,因为里面可能隐藏着不明病毒,一旦发病,很难治疗。
“市民对再生塑料袋不了解,又图方便。他们经常用塑料袋来装水煮活鱼和油条等高温食品,却不知高温最容易将再生塑料袋的有毒物质分离到食物中,从而引发癌症等疾病。”
这位人士提醒市民,在使用塑料袋时要谨慎,尽量不用塑料袋装可以直接食用的食物,以免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