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包装技术 » 回收利用 » 正文

一次性快餐餐具业如何健康的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1999-10-29   来源:中国包装网   责编:中国包装网   浏览次数:955   版权与免责声明
  “白色污染”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同时也是污染的制造者。当我们每天在大量消费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又产生着各种各样的污染。塑料袋、发泡餐盒以及各种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前人见人爱,非它不可,而转瞬间用完后却成了人见人烦的垃圾。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它的错,还是我们的错?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卫生健康要求的提高,各种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文明生活质量的标志。10多年来,发泡餐具因其物美价廉,在确保人们饮食健康以及生活快节奏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年使用量高达10万吨左右(相当于200亿只餐盒),体积达200多万立方米。但是由于消费者随意丢弃、回收管理不及时以及产品本身降解腐烂困难等原因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
  为了有效治理白色污染,国家环保总局曾于1997年8月19日下发环发[1997]527号文件,明确提出解决废塑料制品带来的环境问题,应实行“以教育宣传为先导,强化管理为核心,回收利用为手段,产品替代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同时要求北京和天津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间进行为期9个月的试点。但是,由于试点工作时间短、缺乏经验以及要解决问题太多等原因,造成未完全达到试点要求的客观事实。而在此期间,白色污染蔓延的势头并未得到控制,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将多年堆积在长江沿岸的垃圾大量冲入江中,加上游客和抗洪人员扔在水中的大量塑料制品,造成了一米多厚的白色垃圾漂在水面,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很快,国家环保总局等五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重点交通干线、流域及旅游景区塑料包装废物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为全国白色污染的治理敲响了警钟。1999年1月22日国家经贸委颁布6号令,要求从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应该说,国家经贸委6号令的出台为所有产品在原料来源、生产过程、使用过程和用后废弃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亮起了红灯,为发泡餐具污染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表明了政府治理白色污染的决心。
  禁止发泡餐具的主要理由,应该是其造成的视觉上的白色污染在全国范围内未得到有效解决。假若发泡餐具真遭禁用,对新型环保餐具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从环境角度考虑,应该提倡使用环保型餐具。但是由于发泡餐具禁止工作有颇多争议和难度,加上新型环保餐具本身价格质量等诸多原因,造成了新型环保餐具推广工作步履艰难的客观事实。
  国家经贸委6号令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一次性餐具的回收利用,而将重点放在了禁用与替代上,效果到底怎样,目前还无法下结论。但根据国外塑料废弃物的治理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根据多年来在该行业的研究实践经验,特提出快餐餐具业健康发展的以下意见:
  1.在继续贯彻执行国家经贸委6号令的前提下,各地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替代计划,国家经贸委根据各地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有关政策方案,以有效解决发泡餐具造成的污染;
  2.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发泡餐具的前提下,应选择某些城市进行发泡餐具回收利用和新型环保餐具推广应用的试点工作,将试点情况及时上报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对成功经验加以推广;
  3.禁止发泡餐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禁止工作的开展迫使所有生产污染环境产品的企业觉醒,积极参与治理工作。要让企业明白:产品对环境有污染,企业不主动治理就是在等死;
  4.以发泡塑料餐具的禁止工作为契机,积极探讨其他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地膜、减震泡模块等的治理经验,逐步落实生产者、销售者以及使用者回收利用塑料包装制品的义务,把污染者付费落到实处,建立完整的不依赖政府财政支持的回收利用运行机制,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全面、系统、科学地解决各种塑料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既保护好环境,又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5.按照生命周期理论(LCA),对真正符合资源与环境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产品给以扶持推广,大力提倡绿色消费,规范消费者行为,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发生,用每个人的举手之劳,积极配合政府治白工作,为节约有限资源,保护地球环境尽最大的努力;
  6.企业必须按照国家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标准GB18006.1-1999进行生产,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大新型环保餐具产品质量管理力度,打击重罚假冒伪劣产品制造者,确保人民健康安全;
  7.对于既不属于发泡塑料餐具、也不符合可降解餐具降解性能要求,但符合食品包装卫生要求的其他塑料餐饮具,制造企业必须有可行的回收利用计划和运行系统,并要求达到明确的回收率,以防新型白色污染的产生;
  8.在开展替代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消费,让消费者树立一次性用品“少用一点,回收一点,替代一点,降解一点”的思想,企业应积极参与废弃餐具的回收处理工作,使垃圾处理逐步走上“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的良性轨道;
  9.建议成立在国家经贸委等领导下的“全国白色污染治理专家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国家产业政策,为一次性快餐餐具业的健康发展作出正确的决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快餐业的发展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型餐具的不断出现将势不可当,快餐具的种类和使用也将会不断地增加,国外快餐容器生产企业和快餐业本身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发展方向将朝着更加易于回收利用或更易被环境消纳的方向发展。
  作为新型餐具的研究开发生产单位,应在环境保护在大旗下全面考虑一种新产品的原料来源,生产工艺及规模,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理化指标、使用性能)、价格以及使用后如何处理等诸多因素,做到餐具的重量和体积尽量的小,有毒有害物质尽量减少,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价值尽可能的大,降解速度可控,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
  最后希望大家铭记:世上本无垃圾,是人类自己制造了垃圾;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埋在一起的垃圾是不定时炸弹,唯有分类处理才能将其合理利用。相信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用我们的爱心、信心和恒心去善待资源,保护环境,无垃圾社会就一定能够实现,由各种塑料废弃物造成的白色污染也一定能够解决。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