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划定的UHF双频段问题,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射频技术工作组副组长(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武岳山先生认为,RFID频率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在技术论证、实验测试及各方面综合因素权衡之后推出的结果。从客观方面来说,UHF频段的无源RFID技术要满足其远距离、多标签、多读写器应用环境等识别功能与环境下的需要,一般都会采用跳频技术来回避干扰、改变应用环境条件下RFID读写器输出辐射场的空间分布细节,以保证RFID系统的识读性能。既然跳频,就需要有一个频率可跳的范围。从技术分析的层面来说,可跳的频带越宽,对RFID应用的发展所提供的频率资源空间也越大。
武岳山老师认为,目前“法规”中规定的920~925MHz频段与ISO/IEC 18000-6国际标准中规定的860~960MHz相符,而840~845MHz频段则超出了上述标准的规定。考查ISO/IEC 18000-6标准中规定的860~960MHz的来历,可以知道,最早的频率范围是依北美的规定划为902~928MHz,其后分别考虑到了欧洲的规定扩展为860MHz~930MHz和日本的规定之后扩展到目前的860~960MHz。当然,前两次的频率扩展都是在ISO/IEC 18000-6标准成为正式国际标准的过程之中所发生的。2004年年中发布的ISO/IEC 18000-6标准在以后的标准修订中将其频率范围再次扩展到包含840~845MHz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可以预计会比前两次的频率扩展有更大的难度并需等待时机。
据武岳山老师介绍,840-845MHz频段是在国家早期规划800/900MHz频段时保留下来的一个未分配应用频段,目前将该频段纳入RFID应用也是充分考虑了为RFID产业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频率扩展空间。从定义上说,ISO18000标准对多读写器和密集读写器分别给出了界定,多读写器环境指同时工作的读写器的数目与可用的信道数相比已达到了中等程度(例如,50个可用信道,10个读写器工作);密集读写器环境指同时主动工作的读写器的数目相对于可用的工作信道来说已经相当大的情况(例如,50个可用信道,50个读写器工作)。
武岳山老师还着重强调了在RFID超高频读写器成本将可能发生的变化。他认为,出于产品便捷性考虑,当然是标签与读写器都能满足840~845MHz和920~925MHz的双频段要求为好;对电子标签这样要求大体上是合适的,但对于读写器来说是不太合适的。任何一件产品都是具体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与适应范围。对产品提出的要求越高,除了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之外,产品实现的成本将会越大。实际中产品的规格设定通常要考虑到应用的需求、应用地的法规约束、设计成本、生产成本、应用成本与应用中的维护成本等因素综合做出。
武岳山老师分析说,800M频段现在不在ISO/IEC 1800-6(B/C)中,但将来有可能在其中。产品的设计会根据其应用的目的地不同而有差异。在国内应用人们可能会考虑电子标签的双频段问题或宽频段覆盖两个频段的问题,如果既在国内应用又在国外应用,则会考虑840~845Mhz频段与920~925MHz频段择其一与国外相关靠近频段的兼容性设计的问题。
选择自主还是兼容,就像武岳山老师说的,人们会随着RFID实际应用的逐步推动做出各种尝试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