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密市造纸企业在环境综合整治中,甩掉了对双泊河的污染帽子,通过关小促大,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行业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造纸业是新密市的传统工业,鼎盛时期拥有 300 多家。新密市地处淮河支流双泊河上游,造纸污水排放给沿河两岸居民带来了严重污染,也给省城郑州市抹了黑。虽经 10 年的环境治理,到 2004 年企业减至 148 家,但由于企业“小、散、多”,治理达标水平低,污水排放时有反弹,水质得不到彻底改善。
2005 年,河南省政府加大了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把新密市造纸企业列为重点整治区域。郑州市政府、环保局也将新密市造纸企业列为重中之重治理区域。
为确保综合治理目标的实现,新密市委、市政府及环保局采取了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各造纸企业也积极配合行动。政府及职能部门与企业签订责任书强化责任;召开观摩会、现场会、交流会,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拿出 250 万元用于对建设生化工程的企业进行奖励;向河南省、郑州市争取专项资金,帮助企业进行环境治理。市里从解决造纸企业外排污泥入手,以引进二级生化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为重点,多次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寻求技术,相继引进悬挂链、氧化沟、接触氧化等生化处理先进工艺,特邀专家为企业的治理技术审查把关,避免企业少走弯路,保证了治理效果。
经过一年的多方努力,全市造纸企业综合整治取得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丰硕成果。造纸产业结构初步得到优化,50 家万吨以下企业被依法关闭,其他 98 家万吨以上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组建造纸公司 48 家。这 48 家企业全部配备了污染干化机,彻底解决了污泥处理问题。除 14 家商品浆企业外,34 家废纸造纸企业应建 31 套生化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所排废水 COD 浓度稳定达到 100mg/t 以下。目前,累计投入治理资金达亿元,出境水 COD 浓度稳定控制在郑州市规定的标准内,双泊河水质明显改善,造纸企业在中原大地树立了良好形象。
信息来源: 中国包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