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塑料制品,尤以食品袋和保鲜膜居多。由于其用途广泛,用量较大,一些不法商贩开始用有毒的塑料生产塑料食品袋和保鲜膜,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对此,卫生部十分重视,检测了大量的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结果大企业的正规产品均合格,非法产品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并明令禁止使用聚氯乙烯生产塑料食品袋及保鲜膜。
事实上,现在市场上已经存在这种有毒的塑料制品。作为消费者,该如何识别呢?这得先从塑料制品的种类与安全性说起。
我国塑料制品原料种类很多,但经允许直接接触或感染食品用的塑料、尤其是塑料食品袋只有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塑料,食品袋包装用这两种塑料不加添加剂,基本无毒,是国家允许使用的产品,但价格较贵;而一般非食品用塑料都使用聚氯乙烯(P.V.C)等为原料。聚氯乙烯价格很便宜,易着色且非常鲜艳,不易变形,容易加工制造,能加入各种添加剂,用途广泛,如工业、农业用塑料,生活用品如雨衣、床单、凉鞋、玩具等,幼儿玩具因能接触嘴则另有要求。
聚氯乙烯是用石油乙烯法等制得,是目前我国产量最多的塑料,应用最广,价格最低。它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主要问题是具有毒性。毒性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聚氯乙烯塑料的质量:完全聚合的聚氯乙烯基本无毒,是上万分子量的高分子化合物,人及动物都不能吸收,如同钢铁不能吸收而无毒一样,其毒性在于没完全聚合的游离氯乙烯单体的毒性和致癌性;二是在聚合加工时所加入的添加剂的毒性,工业用添加剂很多都有毒,食品级添加剂无毒,但价格贵。
聚氯乙烯塑料在20世纪60年代曾广泛用于食具,曾多次因用此饭碗蒸饭而发生急性中毒,故70年代禁用于食品包装材料。80年代工艺进步,可使氯乙烯单体急剧下降,才又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它不同于一般聚氯乙烯,它是对其原料、配方、添加剂、助剂都严格按照无毒无害标准选择,而且明显限制使用范围,如用于饮用水管和饮料瓶以及罐头瓶盖的垫圈,而不允许用作直接盛装食品的餐具。更不能有颜色。那些花花绿绿的玩具类如是工业用聚氯乙烯制品装入儿童食品袋中,也应该算作直接接触食品。
聚氯乙烯在制造时需要加入不少稳定剂、增塑剂,它们长期接触含油食品,尤其夏季温度较高时,不但它们可溶出,而且氯乙烯也会溶出进入食品中。下面仅介绍氯乙烯的毒性及致癌性。
如果误用或为价格便宜而使用聚氯乙烯塑料,其毒性主要是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现在一般不会发生急性中毒。聚氯乙烯的慢性毒性主要是肝脏毒、脑退行性病变、间质性肺炎、肾病等,更严重的是它能引起肝血管瘤及癌症。荷兰学者试验,将氯乙烯塑料经大豆油溶解,按小白鼠体重每公斤0、30、100、300毫克剂量灌胃,每天1次,每周6次,进行13周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其体重对肝脏的重量比稍有增加(肝脾大),无作用量为30毫克/公斤。另外学者用小白鼠试验证实肝血管肉瘤和氯乙烯浓度有相关性。另一试验用320只小白鼠分四组,按体重每公斤0、3.33、16.65、50毫克的剂量,以橄榄油配制。每周4~5天,每天灌胃1次,一年后高剂量组80只中11只患肿瘤,16.65毫克/公斤体重组7只有肿瘤。其他组未发现肿瘤。
从含不同氯乙烯单体的塑料制品中,氯乙烯单体向食品迁移的试验来看,含氯乙烯量很低时是安全的。所以各国食品包装对氯乙烯塑料的原料及其成型品中的氯乙烯含量有严格的限制及卫生标准。美日等国规定聚氯乙烯成型品中氯乙烯单体不得超过1毫克/公斤。我国聚氯乙烯树脂(原料)中氯乙烯单体小于5毫克/公斤,成型品小于1毫克/公斤。但要特别注意,这是食品包装材料聚氯乙烯标准,而绝不是一般非食品包装用的聚氯乙烯标准。这二者之差是毒性之差,表现是价格的明显之差、用途之差。玩具类及卡片袋一般不会用食品级塑料;退一步它是食品级的也不能直接接触儿童食品。保鲜膜应属食品级类。
试看,如果人们长期大量食用含有聚氯乙烯单体的保鲜食品,谁能保证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癌症、白血病、贫血、肝炎病等增高很难排除微量氯乙烯等的致癌污染的影响!
信息来源:中国包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