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春的气息,全国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再次把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战略高度;恰巧,今年的“315”年主题是“消费与环境”,它的含义是: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安全权利;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节约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消费保护环境。
这接踵而来的消息,让石家庄市保洁纸模制品厂厂长冯建义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似乎提前感受到了环保重锤“咣咣”作响的声音。冯建义高兴,是因为他从国家 “大气候”看到了自己企业的希望,他希望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环保重锤能够让“禁白”的呼声高涨起来,让自己的厂子里的机器重新运转起来。“如果没有政府政策的支持,打击‘白色污染’,我的企业要生存实在太难了!”这是冯建义对记者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他的企业从2001年开业至今,累计开工时间也没有超过3个月,生产的30万只环保餐具至今还有10万多只积压在库房里,有的已经发霉。“去年5月份我销毁了8万多只,过段时间还得销毁一部分。没办法,发霉变质的只能销毁。”老冯无奈地说。
挺环保 筹资百万建新厂
3月8日,春寒料峭。一阵冷风袭来,被人们废弃的白色、红色、绿色塑料袋在风中自由地“飞翔”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各自想着心事赶路,大家对于这种“风景”似乎已经看习惯了。“瞧!石家庄的白色污染多严重啊!”与记者同行的路上,冯建义一语点破了“窗户纸”。
现年46岁的冯建义,是石家庄市桥西区东良厢人。为了环保产品的生产发展,他倾尽所有,然而,在经历了8年的风雨洗礼后,这个普通市民,守着空荡的厂房和尘封的设备,依然握着“环保大旗”,苦苦期盼着回春的日子……
上世纪80年代初,冯建义是东良厢村加油站的负责人,因年收入不薄,家中有了几十万元的存款,可谓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裕户。但生性不“安分”的冯建义在1995年却从加油站辞职回了家。他说,他想做出一番事业。“我一定要做出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情来!”
冯建义与环保结缘是在1997年。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南方视察后指出,白色污染已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指出要抓紧生产环保型替代产品。1998年冯建义得到了一条由北京的一位朋友提供的信息,说环保产品利国利民大有发展前途。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先后到北京、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大城市进行考察。考察完回到家,冯建义召开了家庭会议,与家人商量创办环保产品企业的事情。没想到,只有岳父石春良投了赞成票。老人说:“办环保企业既利国利民,又能赚钱,我坚决支持你。”就这样,在岳父的帮助下凭借着两个人的威信,除了自己家里的50万元存款外,他们又筹集资金50多万元,并迅速与北京的“百特”机械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定了两台生产可降解餐盒的生产设备,摆出了大干一场的架势。
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冯建义的工厂从始建到正式运行却经历了足足两年的时间。从订购机器到安装好就花费一年多,起初是因为供货商安装不上机器设备迟迟交不了货,后来是因为机器安装好了,却不能运行,产品不合标准。可就在冯建义着急上火的时候,供货商却“人间蒸发”了,技术支持就此消失。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天津送防水剂的李师傅看到冯建义这么艰苦,就自己出面请来了济南的于工程师帮助冯建义修理机器。2001年的大年初一晚上,于工程师赶到冯家,初二就进入了厂房看设备,就这样,在于工程师的帮助下,机器终于可以正常转动了。然而,又一重大难题摆在冯建义面前??芦苇浆与配料的“技术关”,为了攻克这一关,凭着一股韧劲儿,冯建义每天晚上扎进车间一点一滴地调试浆料,奋战了20个昼夜,当设备锁定“45秒”时,第一只合乎国家环保各项标准的可降解餐具诞生了。
趁热打铁,第二天厂子就马不停蹄地生产起来,而冯建义由于过度劳累、悲喜交加,却昏倒在了车间里,在医院住了一周。此时,已经是2001年4月了。
遭挫折 “白色污染”太凶猛
产品生产了2个月后,由于一直没有销路,只得暂时停产了。于是,冯建义带上放了暑假的儿子开始推销可降解塑料餐具。他们一家一家跑超市,一家一家钻餐馆,几乎跑遍了石家庄的大小企业,可只有三四家订购了他们的产品。而被拒绝的原因只有一个??太贵!
在市场上发泡塑料餐盒批发价平均8分钱1个,而冯建义的环保纸质餐盒定价高达0.25元。人们只要一听报价,任凭冯建义如何介绍环保餐盒的好处,无一不摇头婉拒。“有8分钱一个的,我们干吗要用两毛多一个的?”
如此无情的市场,如此淡漠的环保意识,让冯建义非常伤心。他翻阅了大量有关“禁白”的政策和消息,给自己鼓劲儿。“石家庄市在2000年6月1日下发了《关于推广使用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及餐具的通告》,8月1日起在全市辖区内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和餐具,并对在市辖区内生产、经销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及餐具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进行认证……政府的政策让老冯看到了希望。可是,希望来得快,走得也快。现实,很快浇灭了老冯刚刚升起的热情。
冯建义第一次真正看到曙光的是在2003年。非典肆虐,人们的环境卫生意识空前提高,他的可降解塑料餐具一时间成了香饽饽,两个月时间竟然销售出了30多万只,当时,他的环保塑料制品几乎是一下生产线就被“抢”走了。
然而,非典一过,人们就好了伤疤忘了疼,环保餐盒没人要了,工厂又一次停产。刚刚鼓足干劲准备大干一番的冯建义挨了当头一棒,只能眼睁睁看着库存下的十几万只餐盒慢慢烂掉。
遇知音 两“卫士”惺惺相惜
就在冯建义迷失方向的时候,2005年3月份,冯建义在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上得知:杭州有全国第一家具有环保认证证书的制造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厂家??茂达环境生化有限公司。于是,他心中的环保之火又一次燃烧起来,他不假思索地拨通了该公司董事长郭文慧的电话。郭文慧听说是石家庄的电话时脱口问道:“你是冯建义吧!”当时,老冯就愣住了,心里直犯嘀咕:“她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原来,郭文慧通过报纸和网络早就熟识了冯建义的名字,很清楚北方也有一个为环保事业而执著奔走的同道中人。
遇到“知音”,老冯再也待不住了,他背着家人卖了400斤麦子换了路费,到茂达环境生化有限公司登门求教。令冯建义感动的是,在杭州,他受到了郭文慧的热情接待。郭文慧表示愿意与冯建义合作,免费提供技术和人员培训。在闲谈中冯建义知道,郭文慧也曾在环保路上摔过跟头,最早,她靠做服装生意发家致富,后来,非常看好环保产品项目,就与外商合资办起了企业,没想到最后却被“卷”走了200多万元,当时心情跌落到了极点,就在这时,郭文慧看到了一些有关冯建义的创业故事,心想:“石家庄的冯建义为了创办环保企业太难了,至少我还有汽车和楼房,比他强多了,一定要干下去!”从那以后,她苦心钻研经营,一步一步迈上了成功路。
环保产品在杭州非常受欢迎,这让老冯羡慕不已。郭文慧坦言:“老冯啊!如果有当地政府的支持你就干,否则你千万别开工。”带着郭文慧的这句话以及样品,冯建义踏上归程。
为了实现“南北”合作,2005年6月份,带着进一步验证环保塑料袋和餐具在杭州市场的销售情况的想法,冯建义再次南下,他在杭州市场上转了整整一天,所有情况都得到了完全证实。冯建义的心里好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与此同时,茂达公司也对石家庄进行了市场调查,发现石家庄不但不可降解的发泡餐盒和塑料袋大行其道,就连许多打着环保标志的产品也是徒有虚名,而真正的环保产品很难立足。这让双方的合作计划不得不一再推迟,然而,两个“环保卫士”经常打电话讨论问题,试图早些找出合作的“路线”。“能够拥有一个像郭董事长这样尽心帮助我的人,我太幸运了。”说到此处,冯建义的眼中噙满了感激的泪。
待春风 期盼工厂重开工
如今,冯建义的保洁纸模制品厂大门的铁锁已锈迹斑斑,门前的影壁爬满已经干枯的爬山虎,整个大院杂草丛生一片萧条。打开车间大门,闲置的机器和积压的原料上布满尘土、蛛网。冯建义缓步走到机器跟前,轻轻地抚摸着机器,眼中闪现出点点泪光。为了控制自己的感情,他迅速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抽出一根低头点着了,并狠狠地吸了一口,环视车间四周,眼神中透着几许迷茫,几许无奈。看得出来,在冯建义的心中,这些机器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俨然成为了他精神的支柱。
冯建义说,到杭州生产厂家考察后发现,环保餐具“叫好不叫座”的原因除了价格方面的问题,政府的支持最重要。因为,杭州当地政府下令,严禁使用不可降解的泡沫塑料餐具和包装袋。但在河北,却没有这个环境,南三条市场内的非环保餐具还在大批量地流出,被广大消费者使用着。正因为非环保产品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都非常兴旺,才直接导致了他的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落实政策,继续‘禁白’从实际行动上支持环保餐具推广,让石家庄蓝天绿地无‘白花’。”冯建义由衷地说。
记者调查
无法可依令“禁白”陷入尴尬境地
提到“禁白”,让人颇有“一波三折”之感。省环保局办公室韩永辉告诉记者:“前几年,环保部门下力量抓过‘白色污染’问题,经过治理达到了遏制其泛滥的效果。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