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行业标准近日在奶业界引发一场地震。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委员会近期发布的新标准称,凡是经热加工处理的预包装食品,产品名称不能以“鲜”字来命名。按照这条禁“鲜”令的规定,目前在市面上常见的以“鲜奶”、“纯鲜奶”等为标识的乳制品将不能以“鲜奶”的名称出现。这一标准引起国内众多牛奶生产企业、奶业协会的质疑。
前不久,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出版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一书,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鲜牛奶”、“纯鲜牛奶”之类的名称,是商业炒作的误导名称。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生鲜”的含义是新鲜,不经过任何加工。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书一出,在奶业界引起强烈反应。
实际上,早在今年5月,国家质监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颁布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在通则中也有类似规定:任何在市面上销售的奶制品都不得标示为“鲜奶”。通则将于明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则一出,一些奶牛养殖企业、奶品生产企业就提出疑义。而这本指南就是依据通则出版的实施细则。
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王桂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桂月说,新标准抹杀了鲜奶与常温奶、鲜奶与还原奶的区别,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新的标准和实施指南禁止乳品企业再打“鲜”字招牌,这将给本地鲜奶企业,特别是拥有自己牧场的企业带来极大的打击,并进而损害奶农的利益。
山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张志民说,奶业概念之争的背后是奶业内部利益的博弈。中国牛奶行业历来存在三派,即“巴氏奶”派、“常温奶”派和“还原奶”派。“巴氏奶”派和“常温奶”派所采用的奶源均来自于奶农手里的生奶,所不同的是“巴氏奶”采用低于85℃的巴氏灭菌法,一般保质期为3天左右,因而称为“鲜奶”。而“常温奶”则采用130℃至150℃的超高温灭菌,可保存6个月。凭借这一优势且价格低廉,常温奶占据了中国乳业70%的市场。“巴氏奶”派认为,常温奶因超高温灭菌导致乳制品营养成分流失,不配称为鲜奶,因此试图推出“鲜奶标识”这一行业标准,但由于“常温奶”派、“还原奶”派的反对而搁浅。
一些乳品加工企业尤其是进口奶粉的大户则是新标准的支持者,因为新标准保护了它们的利益。用进口奶粉生产的还原奶,成本比收购生奶再制成巴氏奶大约低1/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