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时常有群众举报说,南京建邺区沙洲街道莲花村周边区域现已成为垃圾回收制售的`一条龙`生产基地,其中大量塑料垃圾在这里被粉碎成碎屑或被制成颗粒半成品,再售往南京本市或周边省市的塑料加工厂制成方便袋。
根据线索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包括剧毒农药`甲胺磷`瓶子在内的塑料制品不经消毒处理就成了原料,而国家早已明令禁止再生塑料用于盛装食品。据当地工商部门称,他们一直致力于对此类家庭作坊的查处,但因`阻力较大`而没起到太大的作用。而一名制售再生塑料颗粒的作坊主却说,他在此地生产了一年多,从没有见过执法者。
莲花村已成`垃圾村`
在莲花村,外来人员多租用当地农民的房屋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垃圾业务`。塑料制品在这里被集中分拣出来后,又被细分。有的人家专收饮料瓶,还有的只收各种PVC管材。据知情者透露,这样的分工是迎合`市场`的需要,因为塑料再生成颗粒,需要同样材质的材料制成,这就产生了将不同塑料制品分类专门收集的`专业户`。他们分收不同的塑料制品,再贩卖到邻近的加工点,制成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等化工原料。
近来因种种原因化工原料价格飙升,扬子石化的每吨聚乙烯报价已过万,但在这里,最多只需8000元就可买到一吨`品质不错`的聚乙烯。众多中小化工企业因此趋之若鹜。庞大的市场需求让此地约20家小作坊忙得不亦乐乎。垃圾发出刺鼻的异味,熔融塑料时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加上作坊冲洗垃圾的污水,令人在莲花村难以停留。
高毒农药瓶上了粉碎机在取得一家作坊主的信任后,记者详细了解了塑料从垃圾到化工原料的过程。院门口堆放着成捆的塑料薄膜,一名中年妇女正在用自来水冲洗,这些塑料薄膜来自于农村蔬菜大棚。对于会不会有农药残留在上面,她表示`无所谓`。
简单的冲洗后,这些薄膜就被塞进一个机器里粉碎成碎屑,再熔成了糊状。接下来的工序就是拉丝,拉出的糊状塑料经冷水冷却后进入了一个切割机,经过这最后一道工序后,小圆柱体状的塑料颗粒就变成了不透明的暗灰色`成品`。
`这就是聚乙烯,可以卖到6000~8000元一吨`,作坊主说。`扬子石化的价格往上涨,我们也跟着涨,反正不愁没人要`。
另一家作坊的生产流程略有不同。在这里,塑料垃圾被切割成碎屑。一旁的空地上堆放着比房屋还要高的塑料垃圾,除了形形色色的饮料瓶,还有很多黑色的汽车用机油壶。其中还有一种名为`甲胺磷乳油`的农药瓶,瓶体上标名`高毒农药`。
据了解,由于毒性太强,极易危害人体健康,`甲胺磷`在今年6月30日被国家明令禁止销售。但就是这样的农药瓶却在这里上了粉碎机。现场忙碌着的小工说,他们只将这些瓶子浸泡一下就了事:`差不多水冲一下就行了,连洗涤剂都不用。`塑料瓶被粉碎成小指甲大小的塑料屑,工人们将之打包后等待着买主。
垃圾塑料制成食品袋
南京东宝塑料制品厂的陈老板来自福建,他自称做了十几年塑料袋生意。在他厂房外的空地上,堆满了塑料碎屑,与在莲花村看到的塑料碎屑并无两样。陈老板承认他每月几十吨的`再生料`来自于莲花村一带。他的厂房里有两个大车间,五六条生产线,这些塑料碎屑经由机器`吹塑`后就成了各种颜色的塑料袋。
记者表示想买些袋子回去做垃圾袋,遭到了陈老板的回绝:`这些我们是卖做食品袋的,做不了垃圾袋。`
他否认自己生产的方便袋流向了南京市面:`我都有大客户从外地来订货,南京市面上的货都来自浙江和苏南一带。`但他称,那些低价的袋子的生产方法与自己一样。据了解,在南京的郊县和城郊结合部分布着多家和东宝塑料厂一样以废旧塑料制品为原料的食品袋生产厂。而国家明确规定,以再生塑料制成的塑料袋不得用于食品市场。南京塑料厂技术科负责人介绍,一些农药和医疗用塑料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难以保证完全去除有害物质,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增塑剂、颜料等辅助材料也含有毒素。当所装物品的温度超过50℃时,食品袋中的毒素就会渗入食品中,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与这些作坊红火的`生意`相比,地方工商部门的执法工作却显得软弱无力。据了解,莲花村是南苑工商所的辖区。该所常所长表示:我们知道这些小作坊的存在,但在执法过程中遇到一些阻力,取缔需要综合执法。他称将在最近报请上级部门组织一次联合执法。建邺区工商局沙洲工商所许所长称,年初时他们进行过一次集中整顿,但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