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了很多年的书,只知道书的内容瞬息万变,却从没想到读书的模式也会突然改变。先说字吧,从甲骨文跳到竹子上,从雕版到活字;书的制造也从一棵竹子削成一片片,然后串成一大摞搁床头,到线装书遭遇虫子咬,再到印刷胶订成32开,即使随手放洗手间上就是没想到,有一天字会被放在屏幕里,接上电,你才能看。
一本很厚的书,你一天看不完,从此不用带着它到处走,只要从电脑D到手机,或D到阅读器、MP4,无论坐地铁或在餐厅等人,你都可以用任何姿势接着读。
书,就这样从有形的固有模式,变成无形的寄生体。在阅读模式多元化的今天,它不再是一本册子,而是一堆字,只是小说归小说,散文归散文,社科归社科。
阅读方式的改变令传统图书的流通方式也因之改变。以前是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还有外来连锁书店如贝塔斯曼,以俱乐部,以邮购的方式,把书送到读者手中。随着当当和卓越等网店的风起,网购取代邮购,书城涵括了书店。一个不用坐车前去,可随意点击就可看到内容介绍和同质比较的模式出现后,阅读模式的演变也达到了多元化的高潮。随着出版社和作者本人跟网站的签约,无偿阅读从梦想变成现实。
所以,应当感激和珍惜,我们生在这样一个多元阅读的时代。只是,以前,在校园阳光下草地上,那些穿白裙子的女孩在凝神阅读的风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穿着吊带或低V领的牛仔裤女生,她们低着头,垂着腿,在拨弄手机。她们说,手机也是书呀。
难道不是吗?
也许,有一天,传统的印刷图书,在网盲扫除的时代,会像线装书一样,成为一种高端艺术收藏品。但至少现在,还有大量坚持传统阅读模式的读者,他们依然贪恋电子图书所没有的油墨书香,他们喜欢捧书阅读的儒雅感。手按哪键看哪篇是方便,但风吹哪页翻哪页,有时比起硬而无味甚至带有辐射性的荧屏,让书更具其永恒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