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来国内木材市场的需求逐年递增。反观国内木材资源供应,从1998年开始,由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每年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材数量便逐年减少,其递减的幅度在10%至15%之间,至2000年,已减至4724万立方米。这当中还不算实施“天保”工程后,在总采伐限额减少的情况下,随着资源监督力度的加强,林工超限额采伐量将更少。也就是说,一方面社会需求在逐年上升,另一方面木材资源供应在逐年减少,供需缺口还在逐年扩大。
补充木材供求缺口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大量进口木材。事实上,国家在实施“天保”工程不久,也出台了木材进口“零关税”的政策,因而从1998年开始,每年便有大量木材涌入国门。1997年我国进口木材为447. 1万立方米(原木,尚不含锯材、胶合板等林木产品),激增到 2001年的1686万立方米,增幅高达277%。客观地说,大量进口木材的确缓解了供求矛盾,但从全球性大环保的角度而言,进口大量木材需大量外汇不说,其他国家也不会无限制地为我们廉价地提供木材资源。
值得庆幸的是,木材短缺的矛盾有望得到解决。首先,目前我国木材资源供应已止跌回升,这说明我国在上个世纪中后期人工造林发挥了作用。从而预示着我国国内的木材资源供应将逐渐过渡到传统采伐天然林为主代之以采伐人工林为主。
其次,目前我国森林采伐利用率和木材综合利用率仅分别为61%和 63%,按现有生产规模和加工能力推算,这“两率”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增木材供给100万立方米和40万立方米。因此,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全面提高“两率”,也相当于增加了木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