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综编: 数字印刷或称数码印刷,作为21世纪新一代的印刷技术,印刷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印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当前,信息化与印刷业融合的产物,是数字印刷(也 称数码印刷)技术的研发及在印刷业中的运用。数字印刷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传统印刷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的变革,为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健康发展找到了又一坚实的支撑点。
数字印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数字印刷是将文件由计算机发送给数字印刷设备直接进行输出的一种技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海德堡在1991年Print’91上展出的GTO-DI数字式印刷机,掀开了数字印刷的序幕。1993年,在IPEX’93上以色列的Indigo推出E-Print1000数字印刷机、比利时的Xeikon推出DCP-1数字印刷机。由于数字印刷相对于传统胶印技术具有印量灵活、印刷内容可变、印刷周期短、印品多样且具个性化等特点,10多年来,取得快速发展,市场占有额由1995年的1%发展到2005年的13%。据英国Pira国际公司研究报告预测,2015年数字印刷的市场占有额将占全球印刷业的30%,总产值将达到1248亿欧元。
数字印刷在我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和初步发展阶段。一些新兴企业在Drupa’95后,瞄准这一新技术,纷纷引进数字印刷系统,数字印刷业务从此展开。首先在建筑图文输出方面得以应用,标书、建筑效果图等因为数字技术的应用变得精美和高品质,数字打样的应用因CTP技术在印前的广泛应用而快速普及。二是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发展阶段。以建筑图文为主的数字快印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京、沪等地出现了“快印一条街”,行业竞争态势初步显现,企业间效益差别逐渐拉大。三是2004年以来的整合阶段。各种类型、品牌和型号的数字印刷设备推陈出新,企业选择范围更为广阔,市场“分割”层次逐渐明显,企业发展拉开档次,连锁经营成为首选,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传统印刷企业不失时机引进数字印刷设备,作为补充拓展新业务。据《数码印刷》(2005年9月)的调查,我国数字印刷装机量成倍增长,达到765台(不含富士施乐),数字印刷的收入约占中国印刷业份额的1%~2%。
数字印刷在我国虽处于发展初期,但特色明显,蕴孕着勃勃生机。
1. 呈跨越式增长态势。
首先,喷墨型数字印刷设备装机量增长较快。以爱普生和惠普为首的大幅面喷墨打印机,以柯达万印为首的喷墨印刷系统,以HP赛天使为首的宽幅喷墨印刷机,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次,激光型数字印刷设备装机量平稳增长。以富士施乐、佳能、柯尼卡美能达、OKI、HP Indigo、柯达、奥西为首的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放力度,其装机量平稳增长。数字印刷设备装机量增长势头强劲,新投资者不断加入,原有用户产生新的需求。数字印刷设备在业务拓宽、品牌提高上的可利用空间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中国数字印刷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经起步,就大量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和经营模式,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2.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与传统印刷相比,在短版印刷、个性印刷以及可变数据印刷方面,数字印刷独具优势。上世纪90年代,数字印刷被较多地运用于短版印刷,由于技术拓展程度低,一度陷入与小胶印争夺市场的恶性竞争中。随着技术优势的不断发掘,其在广告宣传、建筑图文、机关文印、数字影像、商业快印、票据证卡、防伪产品、个人按需消费品印刷等方面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在金融、出版、文教、电信、公共事务服务等行业以及广告和影像等领域,数字印刷应用取得重大突破。网络的产物——“博客”、“印客”,开始与数字印刷结合,市场营销网络平台逐渐搭建。
3. 竞争趋向于差异性。
2004年以来,数字印刷企业开始倾向于通过差异化竞争提升企业品位,拓展业务范围。文件格式的提醒、产品样式的选择、材料应用的推荐,以及印后加工形式的建议等,企业向客户提供的全程服务选择方案越来越周全。新的竞争方略,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服务的专业化和印后产业链的高附加值化,产品价值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初步显现。
4. 注重与传统印刷数字化工艺结合。
近年来,传统印刷数字化工艺中的色彩管理技术、流程控制技术等被引进数字印刷领域,推动数字印刷品质控制取得进步。目前,已有企业开始引进可变数据软件,但由于数据库应用未得到客户方应有的重视和投入,可变数据印刷往往成为“无米之炊”,只能通过手工排版实现内容可变,一定程度上失去可变数字印刷的意义。
5. 借助装帧设计和印后加工提升印品质量。
数字印刷发展初期,在建筑图文、商业快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装订样式多以圈装、骑马订、无线胶订为主。随着数字印刷精品化趋势,以及精美装帧、印后加工整饰为企业带来的附加利润,促使印企采用多种装订样式,对有特殊用途的产品选择应用上光、水性涂布或UV涂布等印后加工工艺,产品更具文化品位,其附加值成倍提高。由于数字印刷所用的墨粉等目前难以克服的技术原因,冷裱后起泡等一些技术细节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数字印刷品的艺术效果。
数字印刷机 我国数字印刷行业的发展机遇
本质上讲,数字印刷是对传统印刷的一种有益补充,适合做传统印刷无法实现的极短版、可变数据等印刷。从技术层面看,数字印刷目前没有完全实现全数字化、非纸介质传递信息,这需要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催生”。在这样的发展阶段,数字印刷发展不能仅依赖于技术的系统性能,应从提升服务理念,延长产业链条,强化管理、培养人才等方面,抓住印刷业大发展的机遇,拓展和提高数字印刷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效益。
机遇一 市场需求无限,促使企业拓展服务领域
如何极大地提高数字印刷品的市场价值,是数字印刷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理论上讲,市场需求是无限的。美国罗切斯特科技协会的一个调查显示:数字印刷从内容制作、印刷到印品分发的全过程,在全球产生了1.2亿美元的市场,是传统印刷市场份额的2倍。数字印刷业务应向上、下游的有效、全面服务方面拓展,实现从“服务供应商”向“合作伙伴”的转型。各种特殊装订、数据库管理、可变数据应用、创意活动支持、电子邮件营销、特殊承印物质开发、特殊应用开发等完全客户解决方案的实行,可以很快拓展市场,极大地拓宽增值服务范围,取得一系列的高附加值。这是传统印刷行业多年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数字印刷面临的良好机遇。
机遇二 产业链无限延伸,推动印前印后能力提升
当前,产能不足的问题困扰着数字印刷业。数字印刷行业活件种类多,但印量较小。解决这一矛盾,应推进先进软件与印刷设备的配合,充分利用传统印刷数字化工艺中的流程控制技术,解决印前障碍,大力发展可变数据印刷。在我国,数字印刷的印后常常被忽视,市场占有率很低。其实,这一环节是印品实现附加值的重要领域,数字印刷在这方面大有用武之地。为此,印后设备投资、人员技术培训等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设备上看,稳定性、多品种、专业灵活,且能一站式解决问题是关键因素;从人员上看,上岗前的专业技能培训,甚至取得国家有关专业技术等级资质等条件更是必要。
机遇三 IT技术空间广阔,助力企业综合发展
从国内数字印刷企业发展路径看,成长型企业大都有很强的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及专业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的运用正成为推动企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推动器。数字印刷企业满足用户多种需求,需要众多软件与IT管理的介入。例如,武汉彩峰是拥有多家门店的数字快印企业,该公司对网络技术非常重视,通过网站的体系为企业做上、下游的配套服务,该公司从网站中招揽的业务已占总业务量的30%~50%。目前正在兴起的网上“印客”,在推销印企产品、促进印企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和用户与企业的相互交流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机遇四 非技术层面人文关怀,塑造企业亲和形象
工价低、开工不足,以及难以享受优惠增值税政策,是阻碍传统印企发展的顽症。数字印刷行业在大背景下仍受中国印刷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数字印企实际开工率只占生产能力的25%左右,产能闲置状况已经出现。这其中部分原因在于许多企业涉足这一领域之前,没有很好地分析、研究市场的现状、潜力,在引进设备后,也未制定相应的商业服务、增值计划,特别是没有按供求变化的实际科学地划定目标市场。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仅凭技术优势包打天下已很难有大作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一系列具有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而一个针对目标市场的良好商务计划必须以人为本,使用户能够获得非技术的心理满足,这会使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作为印企,关注技术层面的操作是最基本的,但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发展需要,通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唤醒客户的潜在需求,以个性化营销满足客户的人文需求,是新一轮竞争的关键。
关于数字印刷业思考与建议
建议一 通过制度安排,促进全面均衡发展
数字印刷市场目前发育程度很不平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有不少发展很快、效益很好的企业,市场前景广阔,并在不同城市开设连锁店。但在北部、西部等地区,印企数量少,规模小,市场需求未被开发。《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快速、按需、高效、个性化的数字印刷”。这表明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将在数字印刷发展方面有大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