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国PVC树脂产量为295万吨,有近70家生产企业,遍布全国除西藏、海南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生产企业90%以上为国有企业。近年来合资历和股份制企业也有扫发展,但总体技术水平不高,除少数以乙烯为原料采用引进技术建设的氧氯化法VCM/PVC装置外,主要是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的合成法工艺,产品以通用大路货为主。在规模大型化、产品专业化、工艺技术先进化和原料路线合理化方面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工艺落后,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缺乏规模和技术优势
我国PVC树脂是伴随着氯碱工业而发展起来的,是烧碱厂主要以氯为主料的产品,也是烧碱三平衡氯气的主要手段。由于我国烧碱厂规模小而分散,致使PVC工业的发展先天不中,一直采用电石乙炔为主要原料组织生产,能耗高、污染严重和产品成本无竞争力是其三大致命弱势。我国PVC生产厂生产每吨PVC树脂的能耗高达500kw•h(含电石用电);每吨PVC 树脂生产时要排出2吨干电石渣,污染环境;制造成本一般要比乙烯氧氯化法高出1000元/吨PVC以上。目前电石乙炔为原料 的PVC生产企业仍占绝对优势,其产量约占PVC总生产量的2/3(包括伺机进口EDC或VCM为原料生产PVC的企业)。企业集中度低,大于20万t/a生产规模的企业仅3家,占装置总规模的24%;10万~20万t/a规模为5家,占总规模的21%;5万~9.5万t /a规模14家,占总规模的29%。由此可风,我国有68%的PVC生产企业小于5万t/a规模,并以1万~2万t/a为主。而在国际上氯乙烯单体一般是大规模以商品基地组织生产,生产规模可达百万吨或以上,PVC生产规模一般也在30万t/a以上。我国台湾省的台塑集团在美国和台湾分别拥有123.8万t/a和139.3万t/a两个PVC生产基地,年总产量263.1万吨,位居世界生产商的首位。
2.条块分割的体制,使氯碱工业难以与石油化工结合,严重影响PVC竞争力PVC是五大通用树脂之一,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同时又是主要的吃氯产品,与氯碱工业息息相关。我国烧碱工业副产氯气的22%~24%消费用于生产PVC(美国38%~40%的氯气用于PVC生产,日本约为30%)。长期困扰的体制问题,使我国氯碱工业难以与石化工业结合。
我国氯碱工业的大部分烧碱厂属地方,而石化原料乙烯属国家的大型石化企业集团,条块难以结合共同发燕尾服,致使PVC树脂长期未纳入我国石化行业发展规划之中,而属烧碱工业的衍生产品统筹规划,严惩制约PVC工业规模化和原料优化配置的发展。体制问题是使我国PVC工业与国外差距拉大、竞争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3.工艺技术和品种质量的差距
我国自行开发的电石乙炔和氯化合成VCM是目前大多数中小PVC厂生产单体的主要工艺路线,并采用悬浮法为主的聚合工艺。大型乙烯为原料的氧氯化工艺技术均为引进,虽经10多年的生产已在消化、吸收、创新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取得可喜成果,但至今尚未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新建和改扩建VCM/PVC装置还需适度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软件和关键设备,致使投资费用高,竞争力差。产品品种结构,仍以通用树脂为主,高抗冲共聚树脂等产品品种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4.PVC树脂总量供应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消费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的实施和扩大内需的拉动,PVC树脂消费需求呈强劲增长趋势。1995~2001年消费年均增长19.4%,而产量年均增长13.6%,致使进口量增加,进口量均增长达到27.8%。
从消费结构看,近几年来,我国PVC消费结构变化较大,硬制品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已超过40%,但还是低于国外水平,如美国硬制品比例目前为69.2%,西欧66.8%,日本55%。我国PVC硬制品有较大的市场潜在空间,特别是管材、型材和化学建材方面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和推广的应用领域,这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