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食品外包装盲目“增肥”的现象越来越多,消费者对这一问题的意见越来越大。如有一种西洋参,包装的盒子看起来不小,但一打开来,里面只有很少的一些薄薄的参片,塞满盘子的是比参片体积多20倍的废纸。还有一种特大盒装黑芝麻糊,里面装着6个小盒,每个小盒里又装着8个充了气的小袋,而这8个小袋中的黑芝麻糊,只需装进2个袋就差不多了。有种被推荐给人们用来送礼的食品大礼包,里面装的也是充了气的小礼包,所装的食品实际上并不多。就连标着美国、日本等国的我国台湾生产的某些食品,同样在外包装上“增肥”了许多,空有其表。
在食品外包装上盲目“增肥”,是生产厂家玩弄的一种促销手段,目的是蒙蔽消费者的眼睛,以少充多,以小充大,误导消费者购买。其实,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获得暂时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可取。
首先,食品外包装盲目“增肥”,没有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实惠。作为消费者,购买的是食品,而不是外包装。因此,食品不“增肥”,仅外包装“增肥”,除了送礼会有点“面子”外,其它不会有什么好处。消费者并不欢迎外包装盲目“增肥”的食品。
其次,食品包装盲目“增肥”,是一种消费资源的行为。外包装盲目“增肥”后,所用的包装材料增加。这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还随之扩大保管的地方,增加运输的费用,势必使食品的生产、保管和运输的成本上升,并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无疑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再次,食品外包装盲目“增肥”,最终吃亏的还是生产厂有自己、当消费者购买过一次外包装盲目“增肥”的食品、知道上当以后,很少有人再购买第二次。时间一久,知道上当的人多了,食品的销路就少了,很有可能成为滞销食品。
所以,不论从消费者角度还是从生产厂家自己的角度而言,食品外包装都不能盲目“增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