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用包装强化管理
1. 建立包装工作管理机制
外军军用装备的包装工作从上到下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机制。例如美军的兵器包装是四级管理职能体系。最高一级是助理国防部长指定专人负责包装工作,决定、制订和修改有关包装政策指令;第二级是陆军器材司令部负责执行助理国防部长的指示,具体承办包装组织计划的实施工作;第三级是陆军司令部所属“包装、储存、集装箱化中心”,它是美军物资包装工作的中心机构,根据上级的政策、指令,结合部队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包装工作,经常派专家到部队、仓库(包括海外驻军基地)检查包装存在的问题,收集和反馈包装信息;第四级是分布在各地的有关机构,即以军事仓库为主的负责包装工作的管理部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也建有相应的包装管理机构以避免重复进行包装工作。
2. 设立专职人员
为了使武器装备包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上下一同齐抓共管的局面,美、英、法、德各军兵种(包括海军陆战队)设置了包装参谋,配合专职包装工程师,代表本部门负责开展军用包装工作。例如,美国陆军器材司令部及其下属的担负管理所有陆军仓库的仓库系统司令部设置了专职包装参谋,大多数陆军兵器装备包装都在这里进行。此外,空军系统司令部、空军装备司令部、海军供应系统司令部、海军陆战队都设置了自己的包装参谋,并成立了由空军系统司令部牵头的、由各军兵种专职人员组成的“包装联合协调小组”,负责协调陆、海、空军以及国防供应局系统有关包装方面的工作,把各军兵种对包装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带到会议室,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各军兵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问题,制定修改包装标准等工作。
3. 保证武器装备的包装经费
一般而言,军用包装容器的成本较高,一次性投资较大,但武器装备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好,不仅可以节约大量长期储存的维修费用、往返装卸费、运输费用,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武器装备得到了可靠的保护,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国外对此作了充分保证,如美军包装费用耗资约占国防费的5%、日军为4.7%、印军为2.6%、西欧为3.4%~4.6%、东欧为2.4%~3.1%。综合而言,发达国家包装科研费用比例大,占军用包装费用的15%~22%,而发展中国家只占2%~7%。国外军用包装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军用包装在武器的研制、生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保证军品包装的研制质量和顺利开展。例如英军兵器装备包装成本占兵器装备总成本的5%~8%;德军包装成本占总成本的5%~10%;美军包装成本占总成本的5%~10%。
4. 实施绿色军用包装
在发达国家,军用包装工作贯穿于从产品的研制到使用的全过程,这就是时新的绿色包装概念。美军认为,包装工作在兵器装备研制时就应得到相应的重视,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供设计人员参考。例如MIL-STD-1367、MIL-STD-1319、FED-STD-102,这些标准从宏观上控制了兵器装备的防护包装要求,它们与其它几个主要军用标准,如MIL-STD-794、FED-STD-101包装试验方法、MIL-犛犜犇-810环境试验法、MIL-P-116防护包装方法等,构成了严密的管理体系和防止污染、保护地球环境的绿色平衡。
5. 制定标准保证包装招标制
美、英、法、德等国军方十分重视军用包装的规范和标准化。例如美军应用包装规范和标准等技术文件来组织指挥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并有效地控制招标和投标的竞争过程,从50年代起就逐渐建立自己完整的、全军统一的军用包装标准,主要如MIL-STD-1319(影响运输性及包装装卸设备设计的物品特性)、MIL-STD-1367(系统/装备的包装、装卸、储存和运输要求)、FED-STD-102(封存防护内外包装级别)等宏观控制标准和FED-STD-101(包装试验方法)、MIL-STD-116(防护包装方法)、MIL-STD-794(装备和零部件内外包装)、MIL-STD-810(环境试验法)等微观控制标准,重要标准和规范都有大量的支持性文件,从而构成了宏观和微观的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订购、装卸、储存、使用和管理等环节严密的管理体系,使包装工作有章可循、依法办事,增强了操作性、通用性,方便了军方、订购方和承制方。
我国军用包装的对策
解放以来,我国武器装备包装主要是采用木质包装箱和防锈油封存的包装方法。这种包装方法一般能保证兵器的使用性能,但防护性能较差,尤其在南方沿海地区的潮湿环境中,金属部分锈蚀严重,造成战时使用方面的困难。自80年代起,军用包装的改革较为活跃,不少新型包装相继出现。例如枪械采用集合包装,大、中口径弹药采用玻璃钢筒包装后再装入铁笼的方法进行包装,基本上满足了军方使用的要求。
我国军用包装工作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厂方和军方包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闯出了一条适合我军的包装道路。但与先进的国外包装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对武器装备包装的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军用包装工作,以提高我国军用包装水平。
1. 转变观念加强领导
我国一些领导对军用包装工作重视不够。在军用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中,长期以来是重产品、轻包装,将包装工作与武器装备分隔开来,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包装功能,忽视了包装亦可以增强武器装备的防护能力。美军通过改进2.75英火箭弹的包装结构,取弹速度由原来的33分钟缩短到9分钟,提高了2.5倍;我军过去需要20人装卸3~4小时的军械装备,采用托盘集装后仅需8人工作1小时,速度提高了5~10倍。因此,我们必须将军用装备的包装工作作为军用装备完整的不可分割部分,正确认识军用装备包装工作,积极发挥包装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重要作用,建议各级领导把军用包装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 健全机制全面落实
我国军用包装现在是多头管理,军方是总后军品包装委员会领导,厂方是有关总公司(如兵器包装委员会)领导。随着军方装备体制的调整,总后军品包装委员会不便对军用装备的设计下达包装方面的战技指标,这势必造成“先进装备、落后包装”的先天不良现象,从而增加了部队、仓库等使用单位进行“二次包装”的难度。因此建议成立统一负责全军兵器装备包装工作的管理机构,借鉴国外经验,在军品包装委员会设置专职包装参谋和包装工程师,加强军用装备包装工作的统一领导,协调各军兵种、兵器工业总公司、部队和仓库的武器装备包装工作,将包装战技指标纳入军用装备的总体设计要求,在军用装备的包装研制与生产上进一步提高我国军用装备的可靠性,使军用包装工作做到组织落实,全面管理。
3. 集中力量保证质量
军用包装是一门系统科学,它涉及化工、冶金、机械、电子等许多行业,同时也影响武器的生产、装卸、运输、储存、管理和使用。因此,必须建立军用包装的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兵器包装的检测中心,开展包装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最终形成主管业务部门、科研单位、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工厂和仓库的六级包装管理体系,重点攻克我国军用包装防护能力差、不能满足储存要求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军用装备包装的要求等技术难题,同时还要作好军用包装工作所需经费预算,集中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到包装科研工作中,努力提高军用包装防护能力。
4. 作好规划促进发展
我国军用包装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结合部队使用、仓库搬运和装卸机械的具体情况,搞好我军携行武器装备、库存武器装备和编余武器装备包装工作长期规划,重点放在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边防海岛部队的武器装备包装工作上。从内包装上提高军用包装的防护能力,降低武器装备对储存条件的要求,提高军用装备的储存可靠性;从外包装上缩短武器装备勤务处理时间,方便部队使用,提高部队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满足现代战争对军用包装的各种要求,促进我国军用包装工作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军用包装技术水平比美、英、日、德、法等国仍较落后,尤其是科研力量、经费差距甚远。因此,建议在加强包装科研人财物投入的同时,研究部门要瞄准新目标开展工作。近几年内首先加强军用包装的系统研究,实现兵器装备的托盘集装和集装箱运输,实现武器装备的陆、海、空立体化保障,实现武器装备包装的战场快速保障系统;从长远一点看,要加强高新技术高新材料诸如纳米技术、隐身技术、纳米复合材料,超高功能材料在军用包装中的应用,使我国军用包装技术早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信息来源:中国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