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央视终于承认转基因食物致癌,‘8’开头的条形码多是转基因”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其实这是不准确的。要想避开转基因食品的选购陷阱,我们还是应该参照包装上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发展,转基因食品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扎下根,美国率先在1990年开发出PLU编码系统,以区别出农产品“转基因”、“农药”、“有机”等信息,供零售商制定出合理价格,该编码系统在其他国家广泛应用,但我国并未引进。那我国依照什么区别两者呢?那就是包装。2002年,我国出台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对于转基因的标识政策规定,需要标识的生物目录为大豆、玉米、油菜、棉花以及番茄,被外界统称为“5大类17种”。国家质检总局《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规定,转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产品,必须在标识上有中文说明。
从食用油到豆奶再到玉米,转基因食品以机构真正的进入人们的生活。目前转基因食品在洋快餐中广泛使用,如番茄酱、玉米棒、薯条等。其实我国在1997年就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
目前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动物、微生物安全的影响尚无定论。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称,目前中国视转基因食品为无害的,“因为在现有的试验科学条件下,没有结论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有危害,但也不能证明一定无害,所以视同无害。”
与美国、欧盟相比,中国目前采用最严格的定性标识方法,即食品产品中只要含有转基因成分,就一定要在包装上标明“转基因标识”。以转基因大豆为例:即便面食的加工中使用了转基因豆油,且制成品中已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但仍要注明“本产品加工原料中含有转基因豆油,但本产品中已不含有转基因成分”。这为消费者在选购时提供了知情权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