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印刷业最新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印刷业共有企业9.8万家、从业人员270.4万人,实现印刷总产值1.27万亿元,利润总额716.5亿元。
与2017年相比,印刷总产值增长5.4%,利润总额增长5.9%。产值、利润双双增长,且利润增速高于产值,说明印刷圈的利润率在回升。
这一点有多难得?近10年来,印刷圈的利润率一路下滑,由2009年的9.48%降至2017年的5.61%。
越来越少的印刷人
除了利润率企稳回升,还有一个数据值得注意:2018年,印刷圈共有从业人员270.4万人,比2017年的281.74万人又少了11万多。
2015年,印刷圈共有从业人员317.60万人,比2008年的404.86万人少了87.26万人。没想到,仅仅过了3年,印刷圈从业人员又减少了47万多。
2018年与2008年相比,恰好10年时间,更是减少134.46万人,降幅达到33.21%。基本上每3个人就少了1个,这样的速度是不是有快得惊人?
10年时间,这么多曾经的印刷人都去哪了?这个问题以前探讨过:去送外卖了、当快递小哥了、进超市收银了、转做他行了、自主创业了等等。去哪里其实不重要,问题的关键是:印刷圈从业人员的数量,为什么下降这么快?
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个双向选择、双向互动的结果:一方面,部分从业人员出于种种考虑做出新的职业选择;另一方面,印刷厂老板持续的技术和设备投入,正在不断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
双方互动的结果,为什么一定是印刷人的持续减少?可能的原因很多,有一点相对关键:干活的人觉得赚的少,当老板的人觉得压力大。
这是不是一道不好解的大难题?
(我国印刷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变化情况)
不管怎么着吧,在企业数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2018年约为98000家,与2008年的101857家比,仅减少3.79%。从业人员数量的大幅减少,意味着每家印刷厂的平均用工数在快速下降:2008年约为40个人,2018年则降至约28个人,减少30%。
所以,但凡各位老板麾下能有30名员工,就不要嫌自己的事业小。因为你已经超过了印刷圈的平均水平,比多数同行都要强。
越来越能干的印刷人
在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咱们的印刷总产值却保持了持续、平稳增长:2018年约为12700亿元,比2008年的5746.2亿元增长121.02%。
干活的人少了约1/3,干出来的活却翻了一番还要多。这只能说明一点:印刷人越来越能干。
我们简单算一下:2008-2018年,印刷圈人均产值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快速提升,由14.19万元增加到46.97万元,累计增幅达到230.92%。也即是说:2018年,一个印刷人干的活,相当于2008年3.3个人还要多一点。
此外:2009-2012年,印刷圈人均产值的提升速度尤其快,均保持在10%以上。其中,2012年同比增速最低,也有13.59%;2010年最高,达到24.97%。
自2013年开始,人均产值的增速放缓,且起伏变大:2016年最低,为5.49%;2017年最高,为14.58%。
(印刷从业人员人均产值变化情况 单位:万元)
无论如何,咱们印刷人看上去是越来越能干了:从2008年一年不到15万元的人均产值,到2010年首次突破20万元,再到2013年突破30万元,2017年突破40万元。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冲关50万元指日可待。
人还是那个人,为什么现在就能以一当三,多干出这么多活呢?这当然不是因为有人生出了三头六臂,而是老板们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和机器代人的努力,带来了人均效率的提升。
不少老板或许还记得2008年新版《劳动合同法》颁布前后,曾引发的广泛关注和争议。由于更加强调对员工权益的保护,不少老板担心用工成本会大幅提高,包括印刷业在内的很多制造性行业由此不断加大技改力度,开始有意识地降低用工需求。
现在回头来看,这种努力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2009-2012年,印刷圈人均产值的快速提升显然与此有关。
此外,或许不仅是巧合:人均产值提升幅度最小的2016年,也是我国印刷设备进口额的谷底。人均产值增速大幅反弹的2017和2018年,印刷设备进口额也增长可观。
企业的微观感受更为直观。在某大佬级包装印刷企业参观时,一位高管指着现代化的车间说:十几年前,我还在当机长时,整个印后和品检车间有三五百名员工,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人。现在通过采用自动化的生产和在线检测设备,只需要几十人。
没错,正像不少老板都知道的那样:一度劳动力密集的印后、品检环节,是印刷圈人均产值提升的主要拖累。只要能突破这两个环节的效率瓶颈,印刷厂的人均产值就能得到快速、明显提高。
两三年前,还曾去过一家不那么有名的书刊印刷厂,八九十个员工一年却能干出1亿出头的产值。其秘诀就是:将用工需求大的印后环节全部外包。
印刷人创利能力有多高?
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不断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用工需求,不仅是老板们的自觉行动,也是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道理很简单。员工上班多是为了养家糊口,老板用工多是为了赚钱。在正常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均工资和用工成本的持续走高是大势所趋。只有不断提高人均产出,才可能实现老板让企业盈利的目标。
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8898元,到2018年已经达到82461元,10年时间涨了185.35%。制造业的人均工资要低一些。2008年为24404元,2017年达到64452元,2018年的数据尚未公布。
印刷业的工资水平即使再低一些,人均每年五六万块总是要有的吧?各位老板可以想想:假如你的工厂人均产值还停留在2008年的水平,按现在的工资标准,还有可能赚钱吗?
(我国平均工资水平变化情况单位:元/年)
说了这么多,每个印刷人平均一年到底能为企业、为老板创造多少利润呢?2008-2018年,印刷业利润总额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走势。其中,2008年最低,为436.6亿元;2013年最高,达到772.2亿元。随后,持续走低,直到2018年触底反弹。
与此同时,印刷圈人均利润向上态势清晰。2008-2013年,由1.08万元稳步提升至2.26万元,翻了一倍多。自2014年开始,有所波动,但向上趋势不改,2018年达到高点2.65万元。
也就是说:这些年,虽然很多老板都在抱怨用工成本走高,每位员工为企业贡献的利润其实还是在增长。当然了,这是建立在人均生产效率提高和用工数量减少的前提下。
(我国印刷业利润总额和人均利润情况)
人均利润指标为什么很重要?对老板来说,它反映了企业现有的盈利能力和潜在的改进可能;对印刷人来说,它基本上限定了涨薪的天花板。
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假设每位员工平均一年只能创造1万块的利润,想让老板涨薪2万,显然成功几率不大。
当然了,行业平均水平只是参考。印刷圈的产品千差万别,企业规模相去悬殊,不同企业的人均利润水平差异也很大。
比如,同样是上市公司,裕同科技、劲嘉股份、合兴包装2018年的利润总额分别为11.62亿元、9.54亿元、3.56亿元,人均利润分别为5.59万元、21.67万元、4.31万元。
还有的上市公司处于亏损状态,人均利润自然也就是负数。当然了,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老板的运筹出了问题,员工的工资还是要正常发的。
很多时候,这也正是做老板的压力所在:赚钱了自然欢喜,赔了本也要咬牙扛下。最后,祝各位老板好运,希望赚钱的老板越来越多,赔本的老板没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