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近年来,一些大型印包企业频频发起并购,行业整合态势日益加剧。日前,澳科控股作为买方斥资7亿港元向天臣控股收购云南及安徽包装业务,借机扩大市场份额的消息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关注。
产业与资本深度对话
纵观国外印刷业发展史,可以看到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是印包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对于国内印包企业来说,尤其是已登陆A股资本市场的企业,利用资本优势,通过并购重组来构建生产服务网络,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路径。
而随着印刷包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也在重新评估和审视在该行业的投资机会。根据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数据,在过去的10年间,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印刷包装企业已由2005年的寥寥几家发展到现在的3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既发展了自身,也提升了行业水准,客观上推动了产业的健康前进。
国家战略要求下的转型升级和增速发展也为包装产业整合带来了强劲驱动力。根据工信部、商务部2016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包装产业年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万亿,形成15家以上年产值超过50亿的企业。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2—3年,将会有大量的企业被整合。
让资本为我所用
从行业发展来看,印刷包装行业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印刷包装企业要想做大,就必须进行拆分,走“大集团小公司”模式。企业拆分后,还要在不同的区域设立工厂,从而形成协同效应,进而构建核心竞争力并增强市场服务能力。
在竞争格局方面,虽然目前上市公司挟资本之力大肆收购,然而行业格局尚未定型。换句话说,一切才刚刚开始。在如今的大资本时代,行业发展仍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
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受限于资本压力,其首要任务并非补短,而是要补强,集中资源将企业的核心优势发挥到极致,形成企业在某一领域和某一行业内的比较竞争优势,占领适合自己的利基市场,最后借助资本之力,实现“弯道超车”。需要说明的是,借助资本,就要用资本的思维做事。因此非上市公司,除了构建比较竞争优势和寻求利基市场外,还要在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和利润增长率等成长性数据下功夫。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凭借资本优势,其核心要务则是双管齐下,既要补强,也要补短。借势资本,首先把主营业务强上加强,既要构建全国工厂网络,也要加强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补短方面,则是应立足全球市场和整个印刷包装行业,在构建全国工厂网络的同时,构建全球服务网络,并借机扩大印刷包装产品线。通过并购或者拆分的小公司,把普通包装、精品包装、工业印刷、商业印刷、大规模定制、小规模定制等业务在集团中心的协调下,串联起来,从而构建自己的产业生态圈。
寻求合适并购标的
上市公司的并购也并非有钱就万事大吉,而是要在遵循商业发展逻辑的基础上实施。如果在自身主营业务尚未取得竞争优势的时候扩展产品线,将导致资源的分散,市场上也不会产生协同效应。
考察一家企业是否值得收购,不能苛求鱼和熊掌兼得,业绩对赌也并非最佳选择。笔者认为,除了考察标的公司的ROE、ROI等基本数据外,有三点内容值得参考。第一是考察其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即考察该标的公司的激励机制;第二是考察其市场竞争能力,即要考察其研发能力和利基市场地位;第三是看标的与自身现状能否在市场中起到协同效应。
寻求资本,但不过度依赖于资本;寻求并购,也不过度依赖并购。摆脱路径依赖,才能真正做到资本为我所用而不为我所累。
(作者刘磊,单位:香港瑞泽亚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