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所谓清凉饮料指的是不含乳酸菌饮料、牛乳和乳制品的酒精含量少于1%的饮料,包括西红柿汁等蔬菜饮料、果汁饮料、可乐类碳酸饮料、咖啡饮料、茶饮料、矿泉水、苏打水、豆乳、运动饮料和保健饮料等。日本清凉饮料的的种类很多,产量也很大。日本清凉饮料的产量在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增长十分迅速,1964年产量突破10亿升,1967年突破20亿升,1977年突破50亿升,1990年突破100亿升,1999年突破150亿升,2005年突破170亿升,2007年为185亿升。日本人均清凉饮料消费量相当可观,2007年为140多升。
茶饮料是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饮料,现已成为日本清凉饮料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伊藤园公司开发成功罐装乌龙茶水,此后包括朝日和日本可口可乐等大型饮料生产企业很快就都进入茶饮料生产之列。茶饮料在日本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增长速度是其他饮料所无法比拟的。1995年~1998年间,日本茶饮料产量年均增长幅度高达21%。1997年、1998年和1999年,日本茶水饮料产量分别为387万KL、399万KL和406万KL,2000年增加为438万KL,2005年为558万KL,2007年和2008年分别增至600万KL和620万KL。日本茶饮料主要包括5种茶饮料,即绿茶饮料、乌龙茶饮料、红茶饮料、混合茶饮料和麦茶饮料。
咖啡饮料1960年才在日本市场推出,起初增长相当缓慢,到1975年产量还只有13万KL。上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可加热咖啡罐的自动售货机问世,它能方便地让人们在售货机旁很快喝上一杯滚热的咖啡,咖啡饮料产量因而迅猛提升。1997年至今以每年约增加10万KL的速度持续增长,到1990年咖啡饮料产量已有230万KL,2000年增为260万KL,2005年为290万KL(占日本清凉饮料总产量的16%),2007年和2008年均为333万KL左右。从2001年起,咖啡饮料产量已超过碳酸饮料,是仅少于茶饮料的日本第二大饮料。
碳酸饮料在很长时间内都占有日本清凉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1977年日本碳酸饮料产量已达280万KL,占当年清凉饮料总产量的55%。1988年,日本碳酸饮料产量为340万KL,是迄今为止的最高产量纪录。此后,日本碳酸饮料产量有所下降,2000年降到280万KL,2007年为320万KL。可乐类饮料在碳酸饮料中占有的比例最大,2006年日本可乐类饮料的产量为100万KL,2007年增加为115万KL,2008年达125万KL。
日本果实饮料产量增长也相当快,1955年超过10万KL,1958年超过20万KL,1961年超过30万KL,1975年超过100万KL,1986年超过200万KL,1990年增达260万KL,为历史最高产量纪录。2005年日本果实饮料产量为183万KL(占总产量的10%),2007年210万KL。
运动饮料虽然是美国首先推出的,但在日本却获得了更快和更大发展。运动饮料指添加了钾、钠、钙、镁等电解质成分和少量糖、维生素等成分的饮料。人在运动后饮用含有适量糖和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其成分能迅速被身体吸收,解口渴更解“体渴”,使身体达到平衡的状态。1980年以来,日本运动饮料增长迅猛,1985年产量为31万KL,1996年超过100万KL,2000年近140万KL,2001年超过50万KL,2005年为165万KL,2007年为190万KL。
矿泉水和瓶装水等在日本也是多年连续大幅增产,由1995年的45万KL分别增到1997年的65万KL、1999年的96万KL和2001年的102万KL,2004年为130万KL,2005年增至143万KL(占总产量的8%),2007年为190万KL。日本还进口大量矿泉水,年进口量达数十万KL,加上进口产品后,日本矿泉水的消费量已超过200万KL。
日本果实饮料分为两部分,一是果实浆汁(纯果汁),一是果汁饮料(纯果汁含量超过10%)。纯果汁产量2001年曾为58万KL,2003年大幅下降为47万KL,2005年增为56万KL,2007年为58万KL,回升到2001年的水平。其他果实饮料(以果汁饮料为主)产量2001年为120万KL,此后连续减产,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分别减为86万KL、81万KL和78万KL。
从清凉饮料的4种主要包装看,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占6成多的金属罐清凉饮料,现已下降到只占2成。PET瓶清凉饮料占总量比例的变化则正好相反,由过去的2成飚升到现在的6成以上,玻璃瓶清凉饮料江河日下,纸容器清凉饮料略有上升。
PET瓶装清凉饮料产量占日本清凉饮料总产量的比例,1990年还不到20%,1996年增到25%,1997年增至32%,1999年增到42%,2001年增到51%,2004年增到60%,2007年增到63%。1995年至2007年间,日本PET瓶茶饮料产量占全部茶饮料的比例由34%提升到84%,PET瓶碳酸饮料产量占全部碳酸饮料的比例由28%提升到61%,PET瓶矿泉水产量占全部矿泉水的比例由76%提升到92%,PET瓶运动饮料产量占全部运动饮料的比例由33%提升到90%,PET瓶蔬菜饮料产量占全部蔬菜饮料的比例由5%提升到34%,PET瓶水果饮料产量占全部水果饮料的比例由21%提升到48%,PET瓶咖啡饮料产量占全部咖啡饮料的比例由3%提升到16%,PET瓶乳性饮料产量占全部乳性饮料的比例由7%提升到44%。日本制瓶PET树脂用量1985年突破5万吨,1989年突破10万吨,1996年突破20万吨,1998年突破30万吨,2000年突破40万吨,2004年突破50万吨,2006年增达57.7万吨,2007年为60万吨,2008年为60.2万吨。其中清凉饮料PET瓶产量1997年还不到20万吨,1999年增至31万吨,2001年增至38万吨,2003年增至41万吨,2005年增至51万吨,2006年为51.5万吨。2008年日本清凉饮料瓶产量为53.3万吨,占日本全部PET瓶产量的89%。
金属罐清凉饮料产量占日本清凉饮料总产量的比例,1990年仍有60%之高,1993年降到58%,1998年降到47%%,2000年降到38%,2003年降到27%,2005年降到24%,2007年继续下降为21%。咖啡饮料的罐装比例在各种饮料中是最高的,1995年为92%(其中铁皮罐为91%,铝罐为1%),2007年下降为70%(其中铁皮罐为66%,铝罐为4%)。金属罐碳酸饮料产量占日本碳酸饮料总产量的比例,1995年为49%(其中铝罐为23.4%,铁皮罐为25.1%),2007年降为29%(其中铝罐为26%,铁皮罐为3.3%).金属罐水果饮料产量占日本水果饮料总产量的比例,1995年为27%(其中铝罐为14%,铁皮罐为23%),2007年降为15%(其中铝罐为9%,铁皮罐为7%).金属罐茶饮料产量占日本茶饮料总产量的比例,1995年为62%(其中铝罐为6%,铁皮罐为56%),2007年降为7%(其中铝罐为4%,铁皮罐为3%).金属罐矿泉水产量占日本矿泉水总产量的比例,1995年为1%,2007年降为零。金属罐蔬菜饮料产量占日本蔬菜饮料总产量的比例,1995年为77%(全部是铁皮罐),2007年降为12%(铁皮罐为11.6%)。金属罐运动饮料产量占日本运动饮料总产量的比例,1995年为57%(其中铝罐为48%,铁皮罐为9%),2007年降为9%%(几乎全部是铝罐)。金属罐乳性饮料产量占日本乳性饮料总产量的比例,1995年为9%(铝罐为4%,铁皮罐为5%),2007年为13%(铝罐为5%,铁皮罐为8%)。日本清凉饮料金属罐产量近年来不断减少,2000年的产量还有230多亿只,2005年减为188亿只,2007年为180亿只,其中铁皮罐128亿只,铝罐52亿只。
玻璃瓶清凉饮料产量占日本全部清凉饮料总产量的比例,多年来连续下跌。由1993年的11%降到1995年的7%、2000年的4%和2005年的2%,2007年也为2%。各种玻璃瓶清凉饮料的比例,无一不是大幅下降。如乳性饮料由1995年的43%降到2005年的5%,碳酸饮料由24%降到9%,矿泉水由14%降到不足1%,水果饮料由16%降到2%。日本玻璃瓶的产量和产值以上世纪90年代前期为最高。1991年和1994年,日本玻璃包装容器产值均为2500多亿日元,产量均为240多万吨。此后产值和产量一路下滑,1998年产值降到2000亿日元以下,2000年降到1900亿日元以下,2005年降到1500亿日元以下,2006年降到1400亿日元以下,2007年跌为1377亿日元,其中清凉饮料瓶为146亿日元。玻璃瓶产量1999年降到200万吨以下,2000年降到190万吨以下,2005年为152万吨,2006年降到147万吨,2007年跌为143万吨,其中清凉饮料瓶为20万吨。
纸容器清凉饮料产量占日本全部清凉饮料总产量的比例,有所上升。1993年和1994年分别为7%和6%,1995年至2004年提高到10%,2005年到2007年为12%。纸容器比例高(2007年)的饮料有,蔬菜饮料占54%,水果饮料占37%,乳性饮料占36%,茶饮料占9%,咖啡饮料占8%。纸容器包装比例最高的,是清凉饮料之外的牛乳和加工乳,其纸容器包装比例达85%上下。如2000年、2002年和2006年为86%,2004年为84.5%,2007年,日本牛乳和加工乳产量为40.3亿升,其中纸容器包装为34.6亿升,占总产量的85.8%。玻璃瓶包装为3.3亿升,占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