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牛奶日”(6月1日)前夕,国家标准委发出通知,原本定于6月1日全面实施的牛奶“禁鲜令”顺延到11月1日执行。继去年10月1日的延期之后,这已是“禁鲜令”第二次延期,前后顺延时间达13个月。记者日前走访市场发现,不少巴氏奶品牌企业已经赶在“六一”之前完成“换装”工作,产品外包装上不再使用“鲜牛奶”等名称。
“禁鲜令”再次延期5个月
5月3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其网站(www.sac.gov.cn)首页登出《关于对库存标签延期实施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通知》,称“凡符合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及相关标准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可延期使用至2006年11月1日”。通知称,延期的原因是“仍有部分企业标签库存量较大”,延期是为减少企业损失。
巴氏奶企业忙“换装”
尽管“禁鲜令”二度延期,但巴氏奶品牌已经纷纷“换装”。记者日前在景田岁宝店看到,由深圳市晨光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巴氏奶外包装上已经没有了“鲜”字,而是清晰地标明“巴氏杀菌乳”,仅在产品说明中注明原料是“100%鲜牛奶”。有关负责人方先生告诉记者,晨光牛奶早在今年3月就已完成“换装”工作,印有“鲜”字的库存包装已经用完。有一些企业却打起了擦边球,光明巴氏奶虽然产品名已更换为“纯牛奶”,但却在上面用醒目的字样标出“100%鲜牛奶”。
据统计,全国1000多家奶企约有八成已经更换了包装。方先生坦言,“换装”初期对晨光牛奶的销售有轻微影响。但他表示,晨光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除非有关部门正式取消“禁鲜令”,否则晨光将继续使用“巴氏杀菌乳”的包装。
“禁鲜令”命运仍是疑问
“禁鲜令”推出之后,曾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到目前为止,“灭菌奶”占近七成的市场份额,对于只占三成份额的巴氏奶阵营来说,“禁鲜令”意味着以“鲜奶”作为卖点的市场基础将不复存在。
深圳市奶业协会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巴氏奶被称为“鲜牛奶”是传统消费习惯使然。在消费观念与政府标准的这场相持战中,“禁鲜令”两度延迟说明天平已向前者倾斜。
绿雪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的奶业专家骆先生告诉记者,“禁鲜令”的推出对于中国奶农有很大的冲击。目前还很难说“禁鲜令”二度推迟会对市场有积极影响,关键要看11月1日“禁鲜令”是彻底取消还是进一步修改。他强调说,虽然“巴氏奶”、“灭菌奶”在业内是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但消费者对于这些专有名词还比较陌生。政府在出台相关规定的同时,更应加强解释宣传,引导老百姓明白消费。
牛奶家族的三角关系
巴氏奶是原料奶(刚刚从奶牛身上挤下的奶)经过80°C左右数秒钟杀菌,经巴氏消毒后制成的。这种方法可以保留原料乳中的蛋白质及大部分维生素,但必须在冷链下生产销售,保质期不长,也被称作鲜奶(freshmilk),以北京三元、上海光明、深圳晨光为代表;灭菌奶则是经过137°C的瞬间加热消毒,能常温保存,且储存期较长,以蒙牛、伊利为代表。(肖晗)
“禁鲜令”禁些啥
《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即业界所称的“禁鲜令”。按其规定:目前市面上以原奶为原料、采用巴氏杀菌法、低温存放的“巴氏奶”,都不得在名称中打上“鲜”字标签,而必须使用“灭菌奶(乳)”和“巴氏杀菌奶(乳)”等标准名称。该文件与《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均为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2005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文件,暂缓执行原定10月1日开始实施的《通则》与《指南》,将“禁鲜令”推迟2006年6月1日开始执行。5月31日,“禁鲜令”又再次延至11月1日。
信息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