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造纸行业被列为国家财政债券支持技改的重点行业。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启动。这既是有关造纸业的福音,也是相关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新机遇。
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的好机会。我国纸和纸板消费量1998年已达340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费量只有26千克,是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的一半左右。在当前我国多数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下,造纸业是为数不多的需求不断扩张的行业之一。这种供求状况和广阔的市场潜力有利于参与技改的造纸业实现投资效益。
目前,国家提出造纸行业技术改造要尽可能使装备国产化,并分三种情况对待:国内有能力生产的,一定要国产化:国内能生产一部分的,部分国产化;国内不能生产的,要搞技贸结合。即在引进设备的同时改进技术,资助国内企业进行消化、吸收和开发。与此同时,为了挡住一些不必要的进口,国家有关部门将严把设备进口关,并上收投资审批权限,对国内已能生产而企业坚持要求进口的,将不予审批或取消财政贴息资格。"装备国产化"的要求及这些带有强制性的措施,客观上会使企业将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相应降低技改项目的还货压力,减少外汇占款并回避汇率风险,减轻备品备件对国外的依赖,降低库存,节约日常维护费用;同时,还可以使造纸企业同行间的装备水平较为均衡,使竞争力和效益主要反映在管理上。
这次技改中享受财政贴息政策企业有两项最直观的利润来源,一个是财政贴息幅度按中长期贷款利率(5.94%)计算,贴在技改项目上,另一个是国家决定对实施技改的项目在购买国产设备上的投资,按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在第一批、第二批获准技改息的22家造纸企业中,上市公司有吉林纸业、江西纸业、福建南纸、青山纸业、漯河银鸽和晨鸣B股6家。
造纸装备国产化,给机械制造业也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据海关统计,1998年,制浆造纸机械进口总额为6.62亿美元,约占全部轻工机械进口总额的30%。其中造纸机械和完成设备的进口额为6.44亿美元,占造纸机械进口总额的97.3%。造纸机械已成为轻工机械进口的第一大户。为了不给造纸行业带来风险。国家要求供货商"保质保量保工期",并承担经济责任,同时,对他们自身为满足国产化需要而进行技改的也给予财政贴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