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商的历史上,这是一场特殊的经历:一个行业协会牵头,去与一个制造业跨国巨头因为一些形而上的东西——绿色,环保,森林,做长期的抗争,这意味着什么?
去年11月18日,由浙江饭店业协会牵头,要求协会会员抵制在云南毁林造纸的跨国公司金光集团的APP纸。此事件险些引发一场官司:去年11月30日,APP将浙江饭店业协会以侵害名誉权的名义告上法庭,索赔220万元,并要求协会撤回关于抵制APP纸产品的通知,在媒体上公开道歉。
去年12月1日,杭州西湖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此案,原定于2月23日上午在西湖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22日上午10点APP正式向法院申请撤回起诉。APP中国总部法务部总经理徐新林告诉记者:“撤诉是为了更好解决问题。”
由一个区域性的行业协会挑起的这个绿色环保运动,得到了全国各界舆论和环保组织的大力鼓励和支持。
绿色和平组织项目部主任钟峪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起由于企业拒绝使用不环保产品而引起的官司。在中国公众参与环保事业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虽然这件事件本身的是非确直还有待于权威机构做最后的结论。但这个事件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事件本身,对于浙江商人来说,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社会责任和浙商的新性格
对于商人的社会责任,人们往往列举不克扣工资,解决就业,多缴税不偷漏税,守法而不违法乱纪,不污染环境。
这些是必须的,可仅仅是对于浙江商人自身根本的要求。
大战APP,不仅仅让原先一个普通的行业协会——浙江饭店业协会声誉鹊起,成为大赢家,更有意义的是,让原先仅仅是地域商人概念的浙江商人,成为一个全国性环保事件的舆论领导者,使浙江商人的全国形象有了一个良好的重塑。
这个事件其实是对传统浙江商人性格的一个颠覆:低调、现实,对切身利益敏感,这些都是浙江商人的普遍特征。云南的森林,本来与浙江商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可是,这次”管闲事”中形象得到大提升的事实在昭示:浙江商人,尤其是遍布各地的浙江商人协会,完全可以通过主动性地参与社会事务,发挥自己参与社会、影响社会,提升自己在整个中国社会的形象。
钻空子者的穷途末路
按照绿色和平组织中国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指认,APP在圈地的同时获得了暴利。
分析这份声明关于的APP获暴利的材料,简直让人们出一身冷汗:
APP砍伐天然林的目的在于清理林地用以营造其桉树人工林基地,确实是“毁林造林”。
其次,APP得到的收益完全可以用暴利来形容:据了解,每立方米思茅松的政府收购保护价接近300元,市场价大约为470元。而根据金光集团与当地的协议,金光集团从林基地获得的林木协议转让价格为每立方米70元。仅靠再转让林木,协议价与市场价价差一项,就可以获利100多亿元。
APP这样做,其实是用了一个精巧的构思:利用了云南当地政府想发展经济的紧迫心情,(不排除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内部人配合)用一种新的概念“营造其桉树人工林基地”,将大量的森林进行“资产重组”,在这个乾坤大挪移的过程中,既发暴利,又赚了帮助发展边疆地区经济的名。
钻制度的空子而发财,这些例子在某些浙江商人的发展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随着制度的健全,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空子会减少。即使如APP这样的名牌企业,这样的精巧构思,被一群饭店业浙商弄得相当狼狈,其在中国苦心营造多年的绿色形象,也受到了极大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