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十六大召开前夕,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尖端技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徐僖主持研究的“用于聚氯乙烯(PVC)自增塑和阻燃抑烟的力化学技术”,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这意味着在采用高分子力化学新技术合成新型聚氯乙烯加工助剂方面取得突破。
专家十分看好这一原创性成果,认为将为化学建材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这项成果采用高分子力化学新技术合成新型加工助剂,通过力化学新技术改变PVC微晶结构、颗粒形态结构和分子量,实现PVC自增塑,制备MC100新型PVC加工助剂。用MC100助剂新合成的力化学自增塑PVC经齐鲁石化等企业应用,与进口的常用加工助剂(ACR、MBS)相比,性能较好。如按年消耗该助剂9万吨计,可节省开支4.5亿元。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光耀参与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这项成果创造性地将PVC自增塑和增强增韧有机结合起来,用力化学技术解决了PVC加工难的问题,提高了PVC的阻燃抑烟性能、力学强度和韧性,学术思想新颖。该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加速实现产业化。
几十年来国内外加工行业使用的加工助剂主要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至今没有新的加工助剂出现。中国PVC加工助剂主要依赖进口。
课题组历经12年的艰苦探索,终于突破了制品质量和阻燃抑烟的“瓶颈”,解决了PVC加工难题。现已建成年产150吨MC100中试生产线,为产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